美文网首页💝百万➕权重爱心助力专题【爱心小岛·爱...【爱心小岛·文海晨光】专题
【爱心小岛·文海晨光】‖数字看朱熹:四个岁岁相连的故事(一)

【爱心小岛·文海晨光】‖数字看朱熹:四个岁岁相连的故事(一)

作者: 黄云栖亩 | 来源:发表于2021-01-07 19:59 被阅读0次

    四个岁岁相连的故事(一)

    朱熹出生后,在尤溪前后生活了近8年,度过了他童年的大部分时光。在人的一生中,童年似乎是一个不起眼的经历。但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记忆。甚至有人说,一个人的品性,在童年时已开始形成。在朱熹的童年生活中,有诸多聪明过人、长于思考、勤奋好学的故事,从这些故事当中,可以依稀看到他理学思想体系源头的蛛丝马迹,特别是四个岁岁相连的广为流传的故事。 

    4岁——孩提朱子惊问天

    朱熹四岁时的某一天,朱松指着天上的太阳,对朱熹说,那是太阳。朱熹却问:“日何所附?”太阳依附于哪里?朱松答道:“附于天。”依附在天天。朱熹进而又问:“天何所附?天之上何物?”那天又依附于哪里,天上面还有什么东西?

    一席话问得朱松目瞪口呆。朱松虽21岁就中了进士,但在当时“天圆地方”的知识背景下,他也无法回答儿子的提问。

    尤溪朱子问天雕塑

    估计当时朱松也没有想到,有关“天理”的提问,后来竟然成为朱熹一生苦苦追求探索的哲学命题。这个有关“朱子问天”的典故,正儿八经地记载在《宋史·列传·朱熹传》里。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到,朱熹小时就着迷于对浩瀚宇宙的思索,并且沉迷近痴,几乎得病。后来,他自己回忆说:“烦恼这天地四边之外是什么物事。见人说四方无边,某思量也须有个尽处,如这壁相似,壁后也须有什么物事。其时思量的几乎成病。”

    由此可见,朱熹从小就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后来朱熹在天文学上也很有研究,在《宋史·天文志一》中记有“朱熹家有浑仪”,浑仪即浑天仪,是古代天文研究重要工具。朱熹利用浑天仪观测,得出北极并非北极星所在位置的结论。朱熹还提出以“气”为起点的宇宙演化说,比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早出五百多年。

    5岁——铭记孝经在心间

    朱熹5岁时,祖母去世。丁忧在家的朱松,把很大的精力放在督导朱熹的学习上,成了童年朱熹最好的老师。《孝经》是一部讲授孝道的儒家经典,也许是有感于母亲的离世,朱松向朱熹传授儒家思想,选择从《孝经》开始。

    说来奇怪,朱熹一读便通,心领神会,在《孝经》上题字:“不若是,非人也!”意思是说,如果不按《孝经》中说的做,就不是人呀。

    《孝经》

    朱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十四岁就失去父亲,与母亲祝五娘相依为命,长大后对母亲十分孝顺。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朱熹母亲60岁生日时,朱熹作了一首诗向母亲祝寿,最后几句为“熹前再拜谢阿娘,自古作善天降祥。但愿年年似今日,老莱母子俱徜徉。”诗中充分体现了朱熹母子恪守儒家母慈子孝的道德规范。

    朱熹对《孝经》的研究可以说是伴随一生,经过漫长时间的思考与学术积累,57岁的朱熹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撰写了一部《孝经刊误》,系统地阐释了自己关于《孝经》的疑古辨伪思想。此书一出,对《孝经》学震动非常大,朱熹这种大胆的怀疑精神,吸引了大批后学纷纷仿效,使得南宋以后的《孝经》学研究再次走向了繁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心小岛·文海晨光】‖数字看朱熹:四个岁岁相连的故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ft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