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对《边宠边吼育英才:爱与管教的艺术》第3拆,拆解内容为下篇第3——4章,对应的页码是第167——271页,让我们跟随作者了解如何“边宠边吼教出100%的好孩子”。

一、管教时刻不要“嘴软“——批评管教也是门艺术
批评、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门微妙的教育艺术,用好了也能像赏识教育一样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
适当的批评、惩罚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让孩子在一段时间活得不舒服,我们才会永远都活得舒服。
孩子的教育不是简单通过打、骂、说、教的手段就可以完成的,打孩子实质上反映的是家长的暴怒情绪与对教育的无知,很容易让孩子过度关注家长的暴怒情绪,而忽视对自己错误行为的认识。
打孩子是落后的教育方式,以打为手段教育出来的孩子,其性格是扭曲的,心态是不良的。
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教育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更关注的是内心需求,注重个人感受,注重个人潜能的提升,注重个人需求的全面满足。
孩子出现错误时,我们应先忍一忍,等自己冷静后再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
在批评时把握好“度”,掌握好“分寸”,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
“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不能重复批评,更不能老账新账一起算。
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育的目的无非是希望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理解和接受建议,并在行动中改正。
与孩子沟通,先要尊重孩子,肯定孩子的长处,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再指出孩子的过错或不足,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

“标签效应”是说,当一个孩子被贴上了某个名称或标签时,他就会作出相应的自我印象管理,无形中让自己与标签达成一致行为的现象。
管教孩子时,多给他贴正向积极的标签,能很好地强化他的行为。譬如孩子成绩差,我们不要给他贴“成绩差”的负面标签,而是要不断肯定他,如“比上一次进步了”“学习很专注”“很勤奋”等等,这样的话,“差生”很可能就会变成“优生”。
总之,作为家长,一定要重视语言的力量,给孩子一个正面的评价,才是真正的尊重孩子。
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孩子也不例外,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生存价值,都有得到别人尊重的权利。然而,父母不正当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总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这种做法,极易在幼小的心灵留下永难抹去的痕迹,甚至会成为孩子心理问题的诱发因子。
在维护孩子心理健康的同时,更应使他们的心灵不受伤害,管教孩子时,一定要给孩子留面子,尤其在公共场合,这样才能让天真活泼的孩子始终以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
有一句名言“上帝绝不会惩罚犯错误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
家长在是非面前,一定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告诉孩子怎样面对问题,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好品格。
要想孩子学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做得好,孩子才能学得好。
注意自己的言行,处处给孩子做表率,言传身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不要拿“生气”说事——提高爱的质量,疏导孩子的情绪
任何强烈的情绪体验都有助于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习把握自己的情绪,进而促进自身情商的发展,而负面情绪更是上天赐给孩子的礼物,有助于他们的生存,保护他们不受伤害。
孩子的情绪是他自己的管理范畴,不是我们应该负责的。
沟通是有技巧的,是需要智慧的。倾听的时候,家长要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完全开启我们的心扉,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的他内心,也就是所谓的同理心,这样他更能接受我们的教育。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负面情绪是一条必经之路,做好准备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才会让他们真正得到安抚,健康成长。
让孩子学好控制自己的情绪,恰当、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