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说明了多读书的好处。在古时候,科举考试是要写文章的,如果肚里没有干货的话,文章是这不出来的,即使胡拼乱凑写出一篇来,结果也是名落孙山。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国家终于从落后的“科举”制度中走了出来,实行多学科,广泛吸取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知识和文化成果。
通过现代教育,只要你平时认真听课,仔细的完成日常的课业,通过考试。就会对整个全人类的文化,科技发现脉络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当我们高中毕业,通过高考步入大学(这是大多数中国孩子走的路),在一片更加精彩,更加广阔的天地,同来自各地的同龄人交流,学习,进步。
如果看到这里,你们认为我是在评论我们的教育的话,那估计就错了。
中国的教育无论怎样的赞扬和批评,它就在那里存在的几十年,甚至带着千百年的文化印记。
而正如文章开头的那句话,是在说读书和写作。
最近看了太多的文章关于读书和写作,自己也写了不少读书笔记和书评之类的,以及关于写作的乐趣和给我的改变之类的文章。
看到了很多公众号和简书大V都说,写作是输出,读书是输入,要想不断的进步,快速成长,就要不断的输入输出,让所学的知识可以有一个贯通的渠道,要不然就会堵塞我们的思维。
其实,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如何写作,写出让读者喜欢的文章,更多的只是在写,并没有对文章的排版和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我知道一篇好的文章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化思维。
在简书上,我看了很多的上了首页投稿的文章、七日热门、三十日热门的文章以及关注的专题比如心理,哲思,坚持星球晨间写作群里等的文章。一篇在互联网时代好文章,阅读量大,点击率高的往往都是图文并茂,语句短小精悍,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一篇文章从打开到关闭,曾看过一篇文章说是2~3分钟,说明有一半左右的文章低于这个数,如果文章被打开的话。
我这篇文章,是我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组成的,写到这里我连这篇文章的题目都还没有想好,哈哈。
我打算要来训练和提高自己的结构化思维,学习思维导图(昨天的一篇文章证明我在学习哈),学习金字塔原理,尝试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写文。
还是用古人的一路话来结尾吧!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抓住最后假期的尾巴,出去放放风,假期过后,紧张刺激的工作学习在等这我们捏!
我是山间之明月,爱读书,爱写作。奋斗在求职道路上的90后。期待20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