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我家的生活——有点意思的历史231】
【1976年我家的生活——有点意思的历史231】1976年对中国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11岁,正读小学四五年级,是一个开始记事和懂事的年龄。我回忆一下1976年我家的生活状况吧,也算是对改革开放“伟大的变革”的纪念吧。
我的父母都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从农村来到三明的,是三明第一批的建设者,一直就在三明重型机器厂当工人到退休。三明重机厂是福建省重点机械国营企业,我从小就在国企工厂的环境里长大。我的祖父母一辈都属于贫下中农,父母是工人阶级,我自然就属于根正苗红的接班人。
1976年时,我父亲工资是42元,母亲工资是37.5元,除此没有其他任何收入,我还有个弟弟,一家四口人。1976年全国总人口是9.3亿,其中城镇1.6亿,农村7.7亿。可以说当年我家这样的经济状况,绝对是超过全国85%的家庭的。
当时我家住的是企业免费分配的福利房,有两房一厅一厨,没有卫生间,大约四五十平方左右。我家里最值钱的东西,是一架120元的上海牌手表,还有一些普通简陋的床、衣橱和桌凳等,有一闹钟和手电筒,还有一台损坏的电子管收音机,此外再无其他值钱的东西。
1976年在三明,就是自行车也比较少见,在我的同学中,只一个人家里有自行车,因为他的父亲需要骑车到十公里外的碧湖农场上班。
1976年,那时每个城镇居民都是凭票证定量购买粮食和各种副食品的。粮食是定量的,煮的都是稀饭,还是可以吃饱的。记得在1975年,因粮食紧张,每家都必须购买十斤很劣质的陈年地瓜干,来顶替大米。
1976年三明每个城镇居民户口,每月只能定量购买四两油和半斤肉,也就是我家四个人,每月只能买到1.6斤的食油和2斤的猪肉。那时我们最常吃的就是稀饭配咸菜萝卜干,此外还有很咸的豆腐乳和豆酱等。那时基本上没有水果和零食吃,偶尔有一两粒糖果和饼干吃,就高兴的不得了。我们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也许有新衣服穿,才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冬瓜糖、花生、瓜子、年糕等东西。
我记得在小学二年级时,父母买了一斤糖果藏起来准备过年吃,我发现后隔几天就偷吃一粒,等到过年时,父母才发现少了一大半,结果我自然被打了一顿……
那时物价是很便宜,只要几分钱或几毛钱,可你口袋里,就是没有钱。
【1976年我家的生活——有点意思的历史231】【评点】
1976年我家的生活水平,虽然超过了全国85%的家庭,但也只是刚刚解决了温饱而已。当时全国有几亿的农民,辛辛苦苦干一年,却是连温饱都还没有完全解决。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说: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指标,1978年我国人均GDP只有156美元,排行世界倒数第五位。1978年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人均GDP是490美元。中国当时有84%的人口,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之下。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我认为最少提高了五倍或十倍以上,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不仅实现了小康和全面小康,有的还过上了富裕生活。
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现在就有这么一些人,住着大房子甚至别墅,家里什么高档电器应有尽有,银行里还有N万的存款,出门开着轿车或打着出租,常常外出旅游,吃遍吃腻了城内所有的餐馆,每天优哉游哉,却居然怀念起四五十年前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居然怀念起那个所谓没有假冒伪劣、没有地沟油、天是蓝的水是绿的贫穷的时代,居然满怀深情地唱着那个“火红的年代”流行的歌曲……
我只能感叹,居然还有这样的人……
幸好我们迎来了1976年和1978年,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20181227有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