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过,离开家乡就再不会回来;我还说,家乡没有一点留恋的地方,土坯房,泥巴路,盐碱地……就连花草树木鸟儿都找不出一点生机和依恋,我还说最讨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我更讨厌这个生我养我的穷苦地方。
我愕然:"我是谁?"
有这种想法是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那一年我十八岁。
彷徨的我却不知道该如何摆脱这种枯燥乏味而繁重的生活。从心底里我特别羡慕城里人的生活,尽管我不知道城里人是怎样生活的,尽管所有城里的场景是从电影里看到的,可是我就是特别羡慕和向往城市生活。
矛盾,纠结,惶恐,无助,迷茫……时常不停问自己:"我是谁?"
还有村里面农转非和考进城里的大学生们,每次回家探亲,看到他们洋气的服装,还有白皙的皮肤,就能感受到他们的美好生活的样子,这更让我做梦也想像他们一样。
可对于我这个农民的儿子来说,进城生活比登天还难,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有时我挺讨厌我自己,内心矛盾而挣扎:"我是谁?"
八十年代初的那一年,正好赶上征兵,这个时候,也是刚刚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包产到户"政策,家家户户正是需要劳动力的时候,所以,没有人愿意去当兵,况且,当上两年兵,回来还得务农,很少有人提干,因此,即使在农村,当兵也没有了特别的吸引力。
可我却鬼使神差的报了名,且一路顺利如愿以偿。那时的我像一只无头的苍蝇,没有目标,飞哪算哪。
我并不知道我的未来是什么?或许,那是我临时的逃避,因为那时的我太累了,繁重的农活让我整天喘不过气来,这是我想逃避的主要原因。
从农村到城市,对于一个农村娃来说,看那都是新鲜的。
七个月后,新兵训练结束,然后分到老连队,才知道有考军校,于是,我像是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拼了命的复习,我积极参加备考军校,然而,事与愿违,军考名落孙山,即使再后悔没有好好读高中已晚矣,我这才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后来,部队改革,招士官班,对于我这个农村娃也是一次很高的机会,求之不得,我除了训练,便利用晚上时间学习,恶补到深夜是那段时间我的"家常便饭",终于,我如愿以偿考入青岛某军校,那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它改变了我以后的人生轨迹。
军校毕业后,我分配到了老连队,后来我又提了干,成为一名人人羡慕的军官。
我在部队一干就是二十年,这二十年,是我青春的二十年,我的青春美好记忆给了国防,给了部队。
四十岁,是我面临第二次选择的时候,部队精简整编,我不得不面临转业。我可以留在当地,当然我也可以选择回到家乡。
那个当初曾发誓再也不会回到家乡的我,离开多年,让我重新选择,我却毅然选择回家。是那么的坚定,没有一丝犹豫。
我也不止一次的问:"我是谁?"
因为,那里有我的亲人,有我的父老乡亲,有我再熟悉不过的一草一木,一瓦一砾,我骨子里流淌着的是家乡的血脉,即使浪迹天涯多年,对家的思念从没改变!
二十年,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高楼大厦,还有宽阔的马路,家乡早已不是那个贫瘠之地。
也许,是我的运气好,那年的军转安置,上层比较重视,我被分配到了公安系统,成了一名派出所民警。
人就是这样,在部队时羡慕地方的生活,而到了派出所,才知道警察的工作压力并不比军人小,我想给现役军人说,如果有能力,在部队好好发展,我也要真诚的对退役的军人说,既然转业了就好好干,不能辜负自己这个称谓,因为你是曾经的军人!
有一句俗话"这山看着那山高",但是,一个人要有一颗平常心态,心高而不浮躁才是人的最高境界,否则,你会活的很累。
回想过去,人的一辈子太短,眨眼间已是而立之年,珍惜当下你拥有的,过好自己的每一天,普普通通的生活,做一个平常人真的很好。
知足者常乐,我开心,我幸福,我心坦荡,不羡慕别人的家财万贯,在这个逐利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
只要你时常问问自己:"我是谁?"就不会迷失方向!
时常鞭策自己:"我要变成谁?"就不会颓废堕落!
"我是谁?"
"我要变成谁?"
这是每个人一生一世的追问!
不停地追问,永葆底线不溃堤;千万次的问,永葆军人本色绝不腐败变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