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也摸不着,我们把它叫作“微”。这三者的形象难以区分开来,它原本就是混沌一体的。它的上面并不显得明亮,它的下面也不显得昏暗,它绵延不绝而又不可名状,又总要回到看不见物体的虚无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夷是指平坦无阻,希,不是无声,而是非人类耳目所及的大音,“大音希声”,微,是极其深奥之处。视、听、触觉三种本就密切相关,是一体的三种作用,不可探求它的界限。他们是混二为一的。这就是所谓的“道”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确实存在。没有固定的形状,也不能摹拟它的形象。老子把它叫做“惚恍”,无影无形。它是无古今,无终始的。知道了这些,就知道了道的作用。按照道的规律做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