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060283/647752d55e2db5cf.jpeg)
我们先来看下《道德经》里老子是怎样说的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有无。
译文: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就可以得到百倍的福利。抛弃仁义,人民就能重新变得孝敬与慈爱。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就会销声匿迹。
老子说“智慧出,有大伪”,因而主张抛弃这种聪明智巧。他 认为“圣”、“智”产生法制巧诈,用法制巧诈治国,便成为扰民的“有为”之政。抛弃这种扰民之举,人民就能得到实利。
这里笔者自然没有圣人如此高见,也不反驳任何人,只说说自己的理解,笔者觉得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学习可以,但是因为天下之大,学习的内容之多,学了好的自然就觉得学的好的是对的,那如果学了坏的也会觉得自己学的坏的是对的。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https://img.haomeiwen.com/i22060283/b4967d335125e3b4.jpg)
下面我们用现在社会比较热点的话题举例说明:老太太倒地扶不扶?
这是一个你没办法分辨好坏的事情,你去扶起来,老太太感谢你,你做了一件好事。你不去扶,首先这可能就和你你认为自古以来便有的《孝》不符,所以本身就是一件错事。
相反,如果你去扶了,老太太反过来怪你撞了她赖上你了,让你陪她医药费,这时候老太太做的就是一件错事。经此一事,我想你以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便要斟酌一下这件事该不该做了,所以无论你扶与不扶这都可能是一件错事。
重新回到“智慧出,有大伪”这句话上来,如果老太太是个学问很高的人,有一定修养,知识丰富,她知道怎样靠自己的努力或者能力来维持生计,她自然懂得那样做是不对的,自然也不屑于那样做。
相反如果这个老太太没有文化,也不懂法律,亲人也不多没人照顾,当她知道了这种行为得第一反应是这个行为可以赚钱,不用给家里增加负担,这是她学到的,她觉得这种事没有错,所以她就去这样做了。
总结:这就看她学到的是什么样的智慧?并且把智慧用在了什么地方?导致了什么后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22060283/29ef8dd5e05e137d.jpeg)
我们再说说后一句“绝巧弃利,盗贼有无”这句话的意思是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就会销声匿迹。
这次我们举一个一直存在的案例:制假售假。首先你肯定是知道这个东西真的是怎么做的,就算不知道全部也一定知道大部分的步骤,然后呢,因为步骤的缺失或者造价的高昂就放弃了原来认为正确的事,这就是你有能力却没有用在正途,有了巧诈却用在了货利之上。
反之,如果你不会制作真的,又怎么会制作假的,你没有了利益,又怎么回去做这些巧诈之事。
人,不学习,不会做事,而学会了又会做错事,但是不学习也不会做对的事。所以学习是一把双刃剑,用在对的上就是对的,用在错的上就是错的,就看你学了什么?用在了哪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22060283/68596d6eabb5c671.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