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学•国学•养生国学经典解读读书
漫谈《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

漫谈《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

作者: 糊涂姐姐 | 来源:发表于2019-01-11 06:51 被阅读10次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合,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漫谈《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

    老子提倡效法天道,无为治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人人正心修身,不受外界声色货利干扰,为大人之道。阳明子曰:“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道之本体(人的至纯至静之心灵,也叫良知良能),仁、义、礼、智、慈悲、忠孝尽包含,如人看到小孩处于要落井的危险境地,都会上前拉一把;听到凄惨的动物的叫声,必有不忍之心。这就是人之本性。人不觉的自己道德高尚,就如同人呼吸、太阳东升西落,寒来暑往一样,有什么好奇怪的,自然如此啊。

    大道废,有仁义;

    人一旦受到外界声色货利的干扰,被气秉所拘,物欲蒙蔽,失去心灵本有光明,心之仁本被障蔽,则为失道(大道废),此时才会提倡后天的仁义道德,提倡仁义道德,是因为有不仁不义的存在。此谓“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出:废黜之意。

    人的心灵为智慧妙明体,智慧废黜,即失道,跟“大道废”一个意思。人之本性无染之时,道心行事,所行所为皆出良知良能之心,一切自然,顺心而为。大道废黜,人由道心行事变为人心行事。此时思虑善恶、好恶、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是否符合仁义道德等等,“伪者,人为之,非天真也”(参考《康熙字典》);“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引自《说文解字》)

    故说“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合,有孝慈;

    六亲:对于个体的人来讲,是指眼、耳、鼻、舌、身、意

    人失道,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性体失去圆合。此谓“六亲不合”。性体失圆合,则先天性体本有之孝慈失矣。父慈子孝,人之天性本有,先天之性有缺,则出现,不孝,不慈。个人六根之性不圆合,导致家庭六亲不合,故而才会提倡孝慈作为道德准则。

    国家昏乱,有忠臣。

    个体不修身,失道,则家庭内部六亲不合;家庭内部六亲不合,导致整个国家昏乱,集体失道。倘若人人皆以修身为本,则家齐,国治,天下平。没有不忠之臣,何谓忠臣?个人失道,则家庭不合;家庭不合,则国家昏乱;国家昏乱,则有不忠之臣。有不忠才显忠,所以才说“国家昏乱,有忠臣”。


    参考书目:

    张玉林先生著《中华民族养生健身心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谈《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rt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