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

作者: 老狼老狼7点了 | 来源:发表于2018-02-10 13:55 被阅读117次

    “世界于你而言,无意义无目的,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的门前,他响亮地叫卖着,你就会从朦胧中惊醒,走出房门,迎接命运的安排。这是泰戈尔的诗。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我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人(即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梅贻琦、王国维、徐志摩),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我们从第一个男主人公吴岭澜作为一名文学教授给学生上课时讲的一段话开始。我想先点出本文的第一个主题——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吴岭澜在还是个学生的时候文科成绩全是榜首,实科(理科)成绩却“无列”。他要念实科,梅贻琦(1931-1948年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老师找他聊天,希望他选文科,他当时犹豫不决。梅老师问他想选实科的原因时,他回答:“他所处的那个年纪就应该不停学习,不思考自己想要什么。而所有最优秀的学生都是念实科。”梅老师告诉他不应该把自己置身于一种麻木的忙碌、踏实中,而应该找到真实,真实是什么,真实就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吴岭澜在梅老师点拨之后开始独处,一个人去看自己能看到的、去听自己能听到的、去体会自己能体会到的,然后在自己内心寻找想要的真实。最后他从对生命的思索中找到了自己的真实。吴岭澜有学文科的天赋,他的文科成绩能说明他其实是喜欢文科的,他只是介于环境带给他的幻觉,认为他选择实科是对的。但当他不基于麻木的忙碌、踏实,不基于惯性地埋头学习并按照世俗之见选最好的科目,当他认真去听诗歌的美,去看话剧的趣味,去感受文学大师的自信、笃定,去羡慕时,他才明白真实的他会选择什么。

    沈光耀是吴岭澜的学生,他是望族独生子,生在中国战乱期的他依然可以过他的贵族生活,甚至出国深造躲避战乱,但是他选择了去云南上大学。在空军教官到大学招飞行员时,他意识到空军飞行员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极高导致飞行员人才极稀缺,也发现到他自己在这方面有相当好的天赋。他想做飞行员,但是不想违背母亲的意愿。当时的他所在的昆明常遭日军空军袭击,他在看着、听着、感受着,他在纠结着,直到听完老师吴岭澜的那段话,他在对自己生命的思索中找到了自己的真实。沈光耀是个特别善良,极具同情心的人,当他抛开自己认为的理所当然地应该自己平安快乐地生活,作为家里独子不去前线冒险这些羁绊,当他处在那个战乱的环境,看着身边的人死于日军轰炸,周围一片混乱和恐慌,一群群孤儿们迫于饿死的边缘,同时他又有难得的飞行员天赋,他的真实就一定是参加当飞行员,保卫国土,保护国民。

    接着是陈鹏、王敏佳和李想三个主角。这三个人是最要好的朋友,而陈鹏则是因为沈光耀做飞行员时投送食物救下的饥饿的孤儿中的一个。因为沈光耀对自己生命真实的选择,陈鹏才得以活下来长大成人。陈鹏是唯一那个从始至终无问西东的人,他感受到王敏佳的迷人,就一句“我有人要照顾”决定放弃去9所做研究的机会,看到王敏佳可能喜欢李想,就立即改变决定去9所。当王敏佳问他“核”是什么,他拉着王敏佳在整个清华大学跑完一圈,解释“核加速、碰撞、释放能量”,享受理科生的浪漫,享受和王敏佳两个人的浪漫。当看到王敏佳被所有人批斗殴打,绝望无助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做王敏佳的依托,托起“坠落”的王敏佳,在大西北做科研的沙漠中,他就想着王敏佳,毫不孤独,满脸幸福。陈鹏是那个看着、听着、感受着自己身边的真实,而不受世俗、惯性思维影响的人,他一直都有那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所以陈鹏从始至终都是真实、踏实的。当陈鹏看到李想因为自己出于想支边的私心弃王敏佳不顾之后的懊悔、伤心,他选择原谅李想,并说出那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从而深刻影响到李想,李想在支边过程中,在大雪山里,把所有食物留给两个同志,自己去寻找救援,帮助两个同志活下来,自己一个人死去,临时前说出那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李想救下来的两个同志,正是最后一个男主角张果果的父母。张果果本身是一个有真心、正义感、同情心的人,他本是一个按自己意愿活的人,从他在所有人都用英文名的广告策划公司工作而自己却特立独行地用中文名“张果果”就可以看出。他被卷入职场阴谋里并做了背锅侠,同时在援助一个乡下家庭的4胞胎时被上司暗示“不值得”。他处于纠结中,纠结是否要为了“野心”要“报复”让他背锅的David,同时让自己在职场获利;纠结是否要放弃援助4胞胎,是否相信这些被援助的人只会越来越过分地向他索取。张果果在思考,也在逃避4胞胎家庭的电话,他认为4胞胎家庭无休止的来电一定是又想让他多做些什么。直到张果果陪着父母亲去为李想扫墓,那个曾经用自己的命换回张果果父母的命的李想。张果果父亲在李想幕前对张果果讲了李想的事,也提醒张果果,要跟着自己内心做事,让自己真的开心地活。张果果听完父亲的话后,对自己的人生再做了一次思考,他打电话给Robbert表明不为了报复参与职场斗争,“自己跟他们不一样”;他主动联系4胞胎家庭来见面,并为他们在北京续了3年房租。等到张果果跟4胞胎的姑姑见面时,姑姑拿出4只胎毛毛笔,说这两周一直打电话找他只是为了把这4只胎毛毛笔送给他。张果果笑了,笑中有一丝羞愧,又有一丝欣慰,羞愧自己误解,欣慰自己幸好还是按着内心做了正确的选择。

    电影还有一条分枝,就是陈鹏、王敏佳和李想的老师同他老婆的故事,老师跟他老婆最开始相互答应一起结婚,共度一生,后来老师变了,但她改变不了自己最初的想法,逼着老师结了婚,但是结婚多年,老师一直与她划清界限,她感觉一直被老师精神上的家暴,便从身体上家暴老师。直到最后她因为被“王敏佳的死”震撼到,回家时恍惚地看着家门口,回忆起曾经她和丈夫有过的温馨,而现在即使在巷子里见到也如陌生人擦肩而过,她最后一根弦断了,纵身跳入水井。这时候老师跑到井口,声嘶力竭地喊着老婆的名字,绝望地惨叫,让观众明白了,毕竟还是有情,只不过好像相互已经习惯这种彼此折磨,对方的折磨变成自己折磨对方的理由,以及坚信自己的如视敌寇的态度之正确。其实,老师的妻子应该听着、看着、感受着当下,如果觉得没有爱了,就该做让自己真正踏实、开心的事,离开吧,放生自己。而老师也应该听着、看着、感受着当下,如果还有爱,就应该拿出让自己真正踏实、开心的态度。这一对夫妻自始自终都没有找到自己的真实,造成了片中最大的一个悲剧。

    最后用张果果的片尾独白来点第二个主题: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

    “如果你有机会提前了你所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其实电影中的这些故事都是每个时代下的人生样板。导演李芳芳给我们看到这些人生样版,提醒我们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考:是否从电影中看到了自己,是否有勇气面对,是否不耻于思考自己的人生,是否会不在意世俗希望我们在意的东西,是否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是否愿意传递着某种真实,是否会常常提醒自己要记得自己的珍贵。

    问西东,做每一件事都在想有哪些理由,不做又有哪些理由,而恰恰我们能找到的理由中会有太多的世俗带给我们的,惯性带给我们的。要找到真实的自己,找到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则无问西东。

    谨以此文献给和我一样,那些需要被提醒请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请记得自己的珍贵,请要寻找自己的真实的人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问西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aq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