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运动完以后,我总要与一位非常有经验的教练聊天,有经验到什么程度呢?给学员上了几千节课。
表面上是聊天,其实我是抱着请教的心态,想要学习教练技术,我并不是想要去教别人健身,而是想把这种教练技术运用到学生当中,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成长。
下面我将这阵子聊天的一些对话,整理一下,分享给你。
一、“请问教练,教练训练学员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利他心,要有成就学员的心态,为别人的成长进步而感到开心喜悦。”
在训练学生过程中,我也有这样深刻的感受。你把别人放在了心上,你在乎对方的成长喜悦,你就会更愿意用心,更愿意投入,取得的结果自然会更好。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两种喜悦,一种是锦上添花,孩子本来有基础,稍微一带,就能变得更好,这种比较轻松。
另一种是雪中送炭,孩子本来基础薄弱,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种比较花功夫,但成就感最高。
二、“请问教练,自己去健身房锻炼和与找私教锻炼到底有什么区别?”
“主要有两点,第一,如果你自己锻炼,比如说你去健身房办了健身卡,你会更容易放弃,因为缺乏外部的督促,人难免有惰性。第二,如果你自己锻炼,一开始没有经验,要么是难度太低,没有进步,成就感很低。要么是难度太大,容易让自己受伤,产生心理阴影,以后再也不会进健身房了。”
书上也有提到类似的观点:学习难度主要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舒适区,学习区,困难区。
在与孩子接触当中,我发现好多孩子都在舒适区当中学习,他们喜欢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拿手的科目上,尽管这部分分数很高,但是薄弱科目相差的分数就很多。
也有一些孩子,想要变得更好,主动去提升自己的薄弱科目,但是由于落下的知识太多,这已经成为了学习当中的困难区。强行学下去,会有很强的挫败感,从而失去信心,一蹶不振。
最适宜学习的范围就是在学习区当中探索,难度既不会太低,也不会太大,一点点拓宽自己的边界,拓宽自己的能力,并且看到肉眼可见的成长。
三、“请问教练,您带学员,刚起步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一开始不要追求力量与数量,而是要把动作做到位,动作模式正确,进步是水到渠成的。”
知识学习同样如此,一开始就要养成正确的习惯。接触了很多孩子之后,我发现大多数成绩不好或者学习效率低的原因就在于学习习惯方面。
比如说,有的同学写的字,你让他自己读他都认不出来,试问,这样的一个卷面,哪怕是做的全对,也会丢不少分吧?
比如说,有的同学习惯口算,打草稿随便画,不愿意一步一步来写,导致最后的结果,计算题扣了很多分。问他原因,他会回答说:“这次是我粗心了。”,接下来就有很多次的这种回答。
比如说,有的同学审题很毛糙,明明是有些数字,或者某个条件,在解题过程中就是没有去用,你要问他原因,他会回答:“这次是我眼瞎。”,接下来眼睛就会瞎很多次。
有人说,学习最好的时候是幼儿园的时候,因为那是一开始培养正确习惯的最好时光。
如果错过了怎么办?那就重新开始呀。因为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1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