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节,是中国农历的一个节气。意思大概是从这个节气后气温上升,春意盎然,天气晴朗,四野清明,故以“清明”谓之。“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本是用来农业生产的,也有不少农谚证明。像“清明前后,种瓜种豆”,“雨打清明节,干至夏至节”等等,无不是古代劳动人民总结来的经验之谈。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踏青很好理解,就是去田野里走走看看,感受一下春天的生机。当然这大概率是由古代的文人墨客兴起的,想来农夫是没那闲情的。想想,春回大地,百花盛开,三五好友相约,田野里溜达溜达,吃点零食点心,再对个诗啥的,是多么雅致的一件事儿呀!至于后来其他人的加入,多半有附庸风雅的况味在里面了。
再说寒食节,本来是纪念介子推的,是祭日。只是因为离清明节近,后来被唐朝哪个会打算的皇帝打包成了一个节日。清明节这天,先去祭祖,然后既然出来了,顺便再踏个青,赏个景,联络一下亲戚朋友间的感情多好。于是好好的清明节就成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情景了。
不过据说“清明节”本来也是祭祀的节日,但想来应该是属祭祖开耕,祈祷一年的风调雨顺的,而寒食节纯属被临近打包裹进来罢了。不管哪种情况,都被历史模糊了,无从确认。而作为我们,只要还记得祖先,不忘本,还知道应时而作,不颓废,也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