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街

作者: 卢玉珠 | 来源:发表于2021-11-08 20:42 被阅读0次

    原散文学会的副会长孙老师,在田正芳老师《朝拜太阳》的作品研讨会上,寄存了田正芳老师送给原散文学会副会长何老师的一本《朝拜太阳》,在学会文化馆的办公室。

    前二天,孙老师在微信上问我什么时候有空,他们要过来拿书。我问:“孙老师,是你来拿书,还是何老师来拿?”如果是孙老师来拿书,我准备组个局,请几位走得近的文友大家聚一聚。孙老师说:“我就不来拿了,我拿了以后,还要给何老师送去,还是何老师自己来拿吧。”

    周二的晚上,与何老师微信进行了联系:“何老师,你准备什么时候到文化馆来拿田老师送给你的《朝拜太阳》?”“还是等你有空的时候,我来拿吧。”其实,我心里想的是何老师是80多岁的人了,到文化馆来拿书,何不让自己送去,“何老师,你告诉我,你住哪里,我给你送去。”“好的,你有空过来坐坐。我住在浆洗街的肥猪市小街……”我想了一下,“如果没有什么安排,准备明天送过来,我把书放到门卫,你有空的时候去拿一下。”“好,来时打个电话,我们见个面,我也送你一本书。”

    看到何老师家的地址,浆洗街倒是熟悉,但是“肥猪市小街”却是第一次听说。

    第二天,我很早去买了《参考消息》就直接回父亲家。再去文化馆把《朝拜太阳》一书拿到,开了导航乘公交车过去了。

    公交车开到了浆洗街酷似船的建筑附近,街对面就是著名的“黉门街”。

    下公交车后,寻了一个很像当地人的路人,问:“请问肥猪市街怎么走?”她恍然大悟地指着她身后,“使劲走,我看到过肥猪市街这几个字。”“谢谢!”感谢的话还没有说完,她已经消失在人流中了。

    于是,按路人说的使劲走,很快就看到蓝色的标志牌和石板砌的街名。

    看到街名,我不知往左走,还是向右走。就给何老师打了电话,告诉他我在的位置。何老师说你不要走了,我马上过来。

    在等待中,我仔细看着《肥猪市街的来历》。

    原来由于三国后,成都的都市中心向南门转移,这里一时商贾云集,集市生活十分繁荣。成百间屠宰行、肉脯在这里聚集,整条街因屠宰业而兴盛热闹,车水马龙,也是成都各类名小吃荟萃之地。

    明代状元,第一才子杨升庵在此居住过。明以后,屠宰业的商贩们相约,每宰杀一头猪,就提一个银元。用这笔钱来请先生办学校,供街坊邻里子女念书,这种以教育为先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人们。后人为纪念他们,将此街起名为“肥猪市街”,并沿用至今。一个“肥”字,既有当年繁荣的缩影,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当时觉得何老师岁数大,自己把书送过来,没想到却来到了一条三国时的小街,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不一会,何老师拿着书走了过来。我们来到小区对面的花园,和老师把他送我的书拿给我,我请何老师拿着书拍照,我好把这张照片发给孙老师,表示她寄存在文化馆的书我已经完璧归赵,她好放心了。

    此时已经快中午12点了,我婉谢了何老师几次盛情留我吃饭,挥手作别。

    “好久没有走过这条街,因为我不敢触摸思念。对你我有太多的亏欠,只是没有机会说抱歉……”这首名为《这条街》的歌曲,是歌手冷漠唱的一首歌,他把青春的错过,唱得有些淡淡的惆怅,落寞中对现实生活的坚守。

    此时,我行走在“肥猪市街”这条街,不是错过而是懈遇,这份穿越有些紫气东来。知道三国时的成都,三国后的成都仿佛一无所知。

    想起李白的一首诗《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中的几句。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是啊,古人与今人都如流水般逝去,他们共同看到的是天上这轮月亮。我在这轮月亮下,穿越到三国后,感受了“肥猪市街”的繁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条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dp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