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回忆起来,那是一种敞亮的,慵懒的,活泼的,自由的存在。然而,我觉得炊烟是最温情最饱满也是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记忆里的它没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种浩瀚。
也没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那种宁静。
它甚至一直是忙碌的。就像大人的脚步,带着一种急促和目的性去完成一件事情。
那是一个比较穷苦的年代,大部分人家的生活水准仅限于吃饱。至于营养什么的,都不是考虑的范围。不过大家都一样,也就没有什么好计较的了。自给自足,苦中有乐,生活虽然窘迫,但是只要勤劳肯干,也不会饿肚子。
白天,大人们一般都不在家,他们在田里地里劳作,耕耘一家人的口粮。但是,家里无论多么繁忙,一到吃饭的点,烟囱里一定会冒起炊烟,那是忙碌的妈妈赶回家,为了放学回家的孩子能够准点吃饭准点上学。家家户户,炊烟交错,渲染出一幅温暖的画面。
那时候老家是老式的砖瓦房,青砖黑瓦,顶上一个圆圆的黑黑的烟囱。我在一些田园乡村的水墨油画里面见过这场景,十分宁静美好,只是,我们以前从来不觉得烟囱有什么好看的。甚至从来没有注意过它,因为我们站在地上是看不见自己家的烟囱的,但是能够看见从烟囱里面飘出来的一缕一缕炊烟,在半空中交错,缠绕,消散。
所以,在外面疯玩的我们,看见炊烟就知道要回家吃饭了。有时还能听见谁家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你看不见人,不知道声音从哪个方向传来的,但是那个被喊的孩子一定知道往哪个方向跑去,因为那是家的方向。
老式的灶堂,黑黢黢的,一把一把往里面塞柴火,火焰充满整个灶堂。火焰喂饱了灶堂,炊烟喂饱了烟囱,饭香就喂饱了我们。
那也是个无忧无虑的时代,有炊烟就有生活,有炊烟就不会饿肚子。有炊烟,我们就能成长。
烟囱站得高,但它从来不寂寞。它伴随着孩子们的嬉闹和欢笑,完成自己一次一次的使命。
炊烟是农村欣欣向荣繁忙的象征,有人的地方才有炊烟。
现在想来,那时候一切都是很美好的,天很蓝,云很白,树很绿,水很清,我们想要的很少很简单。我们如炊烟一般自由生长,没有培优,没有辅导班,没有补课,大人都很忙,也就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限制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校也不给我们那么多的压力,我们将大把大把的光阴夹杂着欢笑洒在乡野田间,洒在记忆长长的回廊上。
后来我们长大了,离开了家,去了外地,大城市里,看不见烟囱,看不见炊烟,偶尔看见某个酒店里从抽烟机里面排出来的油烟,浓厚呛鼻,已然完全没有了儿时的感觉。记忆里的炊烟,是朴实的,是干净的,是带着香味和诱惑力的。不是家乡,哪里的炊烟会有记忆的温度呢。
现在离家不是那么远了,什么时候想家了想爸妈了想儿时的伙伴了,就可以回家,烟囱里就开始飘起阵阵炊烟,炊烟带着笑意。那是爸妈为回家的孩子准备可口的饭菜,我们在厨房里随意地聊着天说着话,笑声和炊烟一起飘啊飘,飘向天空,消散在远方。
有人在,烟囱就不会寂寞。
飘在记忆里的炊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