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10月,俾斯麦就职首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德意志邦联的其他33个邦国和4个自由市发出战争宣言:“目前普鲁士重大的政治问题不是靠空话连篇和多数派投票所能够解决的,必须用铁和血来处理。德国的一统天下不是靠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靠它的武力征战来打下江山。”
当时的俾斯麦名声未显,他的这番发言在英法等老牌强国眼中,就显得有点狂妄自大的意思,德意志邦联下的其他邦国听了这话也有点按捺不住想要教训俾斯麦教他做人的冲动了。
但俾斯麦却用行动给了那些想看他笑话的人狠狠一巴掌:仅用了八年左右,俾斯麦就把自己说过的豪言变成了现实。
对于这样能把吹过的牛皮兑现的人,我们有一个很贴切的形容词——牛逼哄哄。
近代德国的崛起,某种意义上,确实称得上是一个比较传奇的故事。在1871年之前的德国,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当时的德意志,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也被许多欧洲国家所看不起。
俾斯麦的强势崛起结束了德国几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俾斯麦的另外一项成就就是将原本实力并不拔尖的德国,在短短二十多年里,一跃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
自从1871年德国统一之后,德国国力就以飞速持续发展着。在19、20世纪之交,也就是在德国统一仅仅过了二十多年之后,德国就已然崛起为了新一代工业强国,甚至超越了昔日的两个欧洲老牌工业强国—英国与法国。(20世纪初,德国工业产值占全球比重为20%,而英国则为17%。)此时的德国,工业实力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德国速度,可以说是令人惊叹。当时正在进行明治维新的日本,也正是因此,将德国作为了自己的一个重点学习对象。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类似的,任何一个传奇故事的背后,也必然会有它的原因所在。德国的崛起,自然也不会例外。笔者认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上,以史为鉴,从近现代历史上其他国家的崛起吸取经验教训,是很有必要的。在本文之中,笔者就会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德国在短短二十余年之内,就能够崛起为一代工业强国。
一、德国掌握的几个工业区。
1、西里西亚地区。
历史上,西里西亚地区原本是被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所控制的。在18世纪40年代,普鲁士与奥地利之间曾经爆发了一场战争,普鲁士从奥地利手里夺取了西里西亚大部分地区。奥地利对此耿耿于怀。
于是,在1756年(也就是中国清朝乾隆皇帝在位的中期),奥地利联合俄国与法国,再次对普鲁士开战。普鲁士与英国结盟,对抗法、俄、奥联盟,这就是著名的“七年战争”(部分西方历史学家称其为“第0次世界大战”)。七年战争持续到了1763年,最后以英、普联盟的胜利而告终。普鲁士守住了自己先前夺得的这片土地。
在一百年之后,普鲁士王国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建立起了德意志帝国。因此,西里西亚的大部分地区,也就继续被统一后的德国所统治。西里西亚地区资源丰富,有着大量的矿产资源,如铜、铁、锌等等。欧洲工业革命开始以后,西里西亚地区随之成为了欧洲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德国控制这一地区,自然有助于德国的工业发展。
2、莱茵河工业区。
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英、俄、普、奥诸国举办了维也纳会议(1814—1815年),商讨欧洲的战后格局。普鲁士希望能向莱茵河流域扩张势力。
为此,普鲁士积极寻求俄国的帮助,同意将原先普属波兰的华沙等地割让给俄国,以换取俄国在莱茵地区问题上对自己的支持。
在俄国的支持之下,普鲁士的要求在维也纳会议上得到了满足。普鲁士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莱茵地区。后来,普鲁士又在莱茵地区发现了许多煤炭资源。众所周知,煤炭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当地著名的鲁尔工业区,也正是因此,得以快速发展。
3、阿尔萨斯—洛林工业区。
还是说工业资源。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把煤铁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割让给了德国。(中学语文课文中学过的《最后一课》,历史背景就源于此。)
自此,德国获得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此外,法国还向德国缴纳了高达50亿法郎的巨额赔款。)这对于德国的工业发展而言,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德国统一的积极作用。
前文提到:德国统一之前,德意志境内邦国林立。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德意志境内仍旧有30余个邦国。德意志各邦国在货币种类、计量单位等方面都不统一,并且还设立关卡,征收关税,不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这就对德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构成了较大的阻碍。(试想一下:如果你去其他省市的时候,还要专门去银行兑换一下货币,是不是显得很麻烦呢?显然,这对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
19世纪30年代开始,在普鲁士的领导之下,大部分德意志邦国组建了德意志关税同盟。德意志关税同盟对内取消彼此之间的关税,实行统一的货币、度量单位等等,统一商业规则,消除了各自之间的贸易壁垒,对外执行统一的关税。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成立,德国国内市场开始走向统一,是德国历史上的重要一笔。德国统一战争后,随着国家统一大业的完成,德国境内的货币、商业规则、度量单位等也最终实现了全面统一。这有力地推动了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德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
此外,德国政府对于铁路建设的相关问题也是颇为重视的。德国统一后,德国铁路里程成倍速增长。一战前夕,德国总铁路里程已经超过了60000公里。德国也就因此成为了当时欧洲铁路网密度最高的国家。而除了铁路建设以外,德国的内河航运等其他交通运输业。也很发达交通运输业是工业化的成果之一,但是它加强了国内的经济交流等活动,有助于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强化了国内市场的统一,从而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
之前提到:德意志关税同盟对外实行了统一的关税政策。统一的关税保护了德意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德国统一之后,德国政府对来自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霸主)等国的工业品征收高关税。如此一来,高价格就削弱了英国产品在德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助于德国本国工业在这一时期的发展。
三、德国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一般情况下,我们这一代人都应该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实际上,义务教育制度最早诞生于普鲁士王国。18世纪初期,普鲁士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家长必须将自己的孩子入学接受教育,如阅读、数学等课程,不然就会受到处罚。19世纪前中期,普鲁士政府又颁布法令,取消了小学学费,进一步推动了教育的普及。直到19世纪中期,德国的识字率已经位于欧洲前列。
19世纪初期,普鲁士的柏林大学(今洪堡大学)创立。柏林大学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首次倡导学术自由以及教学科研,为德国的人才培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德国统一之后,德国政府进一步完善其教育制度。德国的教育制度为德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是德国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助力。
四、德国政府对科技的重视。
总设计师曾经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德国政府十分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出台政策积极鼓励。大家想必都听说过西门子和奔驰这两个著名的德国品牌(1937年拯救了无数中国平民的约翰·拉贝先生就是西门子公司的一员),而他们就诞生于工业革命时期的德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产物—内燃机,正是由维尔纳·冯·西门子先生(西门子创始人)所发明的。此外,德国政府还多次派团学习外国的先进科技,聘请外国的技术人才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德国的工业发展。
五、德国统一初期的良好国际环境。
德国统一后,由于普法战争,德、法两国成为了死敌。为了孤立法国,在铁血宰相俾斯麦执政期间,德国积极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与其他国家保持良好关系。1873年,德国拉拢俄国和奥匈帝国,组建了三皇同盟。
然而,因为俄、奥两国都意图向欧洲南部的巴尔干半岛扩张势力,两国矛盾逐步激化。1878年柏林会议后,俄、奥两国最终因为巴尔干问题反目成仇。面对两个盟友的决裂,德国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德、俄关系也就因此逐步转冷。但是同时,俾斯麦还是在努力维护与俄国的关系,签订了《再保险条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德、俄关系。
俾斯麦还注重维护德、英关系。为了不刺激到英国,德国这一时期在海外殖民地问题上处事比较谨慎(韬光养晦),以避免与英国产生矛盾。
总体而言,俾斯麦执政时期,德国和大部分欧洲国家保持着比较良好的关系(德、奥两国为盟友关系,德国与俄、英两国的关系也暂时比较平稳。),其所处的国际环境相对较好。这一时期良好的国际环境也为德国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如今的中国,与当时德国的情况当然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毫无疑问,从德国崛起这段历史中,肯定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感谢大家的阅读,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觉得文章好的朋友们,记得给文章点个赞,关注一下,每天都会给您带来好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