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左传
左传摘记-隐公六年

左传摘记-隐公六年

作者: Dr_hejiasheng | 来源:发表于2019-07-31 07:57 被阅读0次

    1 六年春,郑人来渝平,更成也。

    译:

    隐公六年春天,郑国人来请求结盟,变敌为友。

    赏析:

    渝,通“输”。平,结盟,成,求和。此前宋鲁结盟,齐郑结盟,而从隐公五年宋国在邾国占领一片土地之后,对鲁国形成了战略上的威胁,因此鲁国决定放弃郑国,而与齐郑结盟。本章郑国来请求结盟,正是对去年鲁国没有救援宋国的回应。

    2 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纳诸鄂。晋人谓之鄂侯。

    译:

    晋国翼城的怀姓九宗的五正,顷父的儿子嘉父到随邑迎接晋侯,让他居住在鄂地,晋国人称他为鄂侯。

    赏析:

    九宗五正,为职官名,即晋国公室怀姓宗族的族长。《左传·定公四年》有“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可知九宗为一个姓的九个氏族,五正为职官。

    本句是对隐公五年晋鄂侯下落的一个交代,鄂侯奔随后,大夫嘉父将他迎接到鄂,即山西乡宁。此后《左传》再无鄂侯记载。

    3 夏,盟于艾,始平于齐也。

    译:

    夏季,在艾地结盟,开始和齐国结盟。

    赏析:

    鲁国与郑国结盟后,由于齐郑是盟国,因此与齐国结盟,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此后国际形式变为齐鲁郑结盟,宋卫结盟。

    4 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

    译:

    冬季,京城派人来报告饥荒,隐公就代为向宋、卫、齐、郑诸国请求购买谷物,这是合于礼的。

    赏析:

    籴,买米。王室所处的洛阳,由于人口不足,以及土地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因此始终不足以支撑王室开支。原本诸侯应当向王室贡赋,然而从本句“京师告饥”来看,诸侯已经不再有《诗·大东》中“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的情况了。

    鲁国接到王室的请求后,向宋、卫、齐、郑买米,说明这是一次遍及北方的饥荒,以至于鲁国需要向各国买米,来凑出救济王室的数量。

    鲁国接到王室请求后,对王室进行救济,是遵守礼制的行为,所以特意点评了一个“礼”字,来反衬其它诸侯对王室的请求不予理睬。

    5 郑伯如周,始朝桓王也,王不礼焉。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况不礼焉?郑不来矣!」

    译:

    郑庄公去洛阳,第一次朝见周桓王,周桓王不加礼遇。周公黑肩对周桓王说:“我们周室东迁,依靠的就是晋国和郑国。友好地对待郑国,用以鼓励后来的人,还恐怕人家不来,何况不以礼接待呢?郑国不会来了。”

    赏析:

    郑庄公自王室分卿士为左右卿士,以虢公为右卿士,庄公为左卿士以来,就对王室采取敌对态度。本次来朝见桓王,可能是因为鲁国救济王室,凸显出庄公作为王室的左卿士,而违背礼制。然而桓王由于对庄公此前作为耿耿于怀,而不加礼遇。当然还可能是王室贫困,又刚刚遭遇饥荒,没有足够的财力来举行盛大的典礼迎接庄公。

    周公黑肩对桓王进行批评,认为郑国以后不会再来朝见,并不符合事实。因为两年之后,隐公八年,郑庄公就带着齐僖公来朝见桓王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左传摘记-隐公六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va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