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薛侯许之,乃长滕侯。
译:
十一年春季,滕侯和薛侯前来朝见鲁隐公,两人争执行礼的先后。薛侯说:“我先受封。” 滕侯说:“我是成周的卜正,薛国是外姓,我不能落后于他。”鲁隐公派公子翚与薛侯商量说:“承您和滕侯来问候寡君,周的俗话说:‘山上有树木,工匠就加以量测;宾客遵照礼仪,主人就加以选择。’成周的会盟,异姓在后面。寡人如果到薛国朝见,也不敢和任姓诸国君并列。如果承君王加惠于我,那就希望君王同意滕侯的请求。”薛侯同意了,就让滕侯先行朝礼。
赏析:诸侯朝见宗主时,爵位相同时,同姓在前,异姓在后。滕侯姬姓,薛国任姓。所以朝见来鲁国做客时,滕侯在前。而鲁隐公也说,如果去薛国,则排座次的时候,他应当在任性诸侯之后。
薛侯说“我先封”,指的是武王分封时,薛侯的祖先先收封。而滕侯说“我周之卜正”,不是说薛侯是周王室的卜正,而是薛侯的祖先,曾担任周王室的卜正。而此时滕侯在外,不可能担任王室的卿大夫。
2 夏,公会郑伯于郲,谋伐许也。
译:
夏季,隐公和郑庄公在郲地会见,策划进攻许国。
赏析:
隐公十年,齐鲁郑伐宋,齐国获得了郕国部分土地,鲁国获得了宋国的郜、防两邑,郑国尽管吞并了自己的附庸戴国,然而应当不在计划之内。齐鲁郑的计划中,郑国应当得到许。隐公九年齐鲁郑的谋划,实际上是一次东方各国的大洗牌。
3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颖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译:
秋季,七月,隐公会合齐僖公、郑庄公进攻许国。庚辰日,军队汇合攻打许城。颍考叔拿着郑庄公的侯旗“蝥弧”第一个登上城墙,公孙子都从下面用箭射他,颍考叔摔下来死了。瑕叔盈又举着“蝥弧”冲上城,向四周挥动旗帜,大喊说:“国君登城了!”于是郑国的军队全部登上了城墙。壬午日,联军进入许国,许庄公逃亡到卫国。齐僖公把许国让给隐公。隐公说:“您说许国对您不恭敬,所以我才跟随您讨伐它。许国既然已经认罪了,虽然您有这样的好意,我也不敢参与这件事。”于是就把许国领土送给了郑庄公。
赏析:
三国攻许,是为了落实此前的计划。按照计划,许国应当就是郑国的。然而这里齐僖公提议将许国给鲁国,可能是认为郑国获得了计划之外的戴国,此次再得到许国,未免实力太强。然而许国与郑国相邻而与齐鲁相去太远,得到许国,鲁国一来重重得罪了郑国,而来也无法管理,因此鲁隐公不敢接受。
三国给许国定的罪十分荒谬,罪名是许国对齐国不恭敬。诚然许国、齐国都是姜姓,而许国与齐国都是诸侯,都是公爵,即便恭敬也应当对王室恭敬,而不应该对齐国恭敬。因此所谓“许不共”,不过是三国的借口。
4 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以诅射颖考叔者。君子谓:「郑庄公失政刑矣。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是以及邪。邪而诅之,将何益矣!」
译:
郑庄公让一百名士兵拿着一头公猪,二十五人拿着一条狗和一只鸡,来诅咒射死颍考叔的凶手。君子说:“郑庄公失掉了政和刑。政用来治理百姓,刑用来纠正邪恶。既缺乏清明的政治,又没有威严的刑法,所以才发生邪恶。已经发生邪恶而加以诅咒,有什么好处!”
赏析:
卒,一百人。行,二十五人。颍考叔曾经在郑伯克段时,为郑庄公解决了不孝的声誉问题,因而获得了郑庄公的信任。而此次在攻打许国时被子都暗箭伤人,郑庄公不好直接抓捕自己的堂弟,而只好通过这种诅咒的手段来逼子都现身,很明显是为了不承担灭亲的责任。而君子对郑庄公的要求,是大义灭亲,对曾经流放过母亲的郑庄公来说,未免过于为难。
5 王取邬、刘、功蒍、邗之田于郑,而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温、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陉、隤、怀。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郑也。恕而行之,德之则也,礼之经也。己弗能有而以与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
译:
周天子在郑国取得邬、刘、蒍、邘的土田,却给了郑国人原来属于苏忿生的土田:温、原、絺、樊、隰郕、攒茅、向、盟、州、陉、隤、怀。君子因此而知道桓王会失去郑国了,认为“按照宽厚的原则办事,是守德的标准,守礼的要求。自己不能保有,就拿来送给别人。别人不再来朝见,不也应该吗?”
赏析:
本处所说的,是周郑易地。桓王从郑国取得了邬、刘、功蒍、邗四个邑。而庄公从王室获得了原苏氏的封国温国。从庄公十九年“秋,五大夫奉子颓以伐王,不克,出奔温。苏子奉子颓以奔卫。卫师、燕师伐周。冬,立子颓。”来看,王室还拥有温的一部分。
苏忿生巳姓,为周武王司寇,地位在姜子牙之上,与周公、召公齐名,被尊为“苏公”。封于苏,国名为温。周桓王从郑国手中获得了四片土地,却拿一个畿内诸侯的部分土地来交换,而不是拿自己的直辖土地去交换,因此遭到了后世儒生的批评。然而君子的批评中,认为郑将不至,是不恰当的,因为郑国并没有受损,受损的只是苏氏。即便有不至的,也是苏氏不至。此外,诸侯不至,并不是从这一年开始,而是很久没有诸侯来朝见了。
6 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大宰。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羽父惧,反谮公于桓公而请弑之。公之为公子也,与郑人战于狐壤,止焉。郑人囚诸尹氏,赂尹氏而祷于其主钟巫,遂与尹氏归而立其主。十一月,公祭钟巫,齐于社圃,馆于寪氏。壬辰,羽父使贼弑公于寪氏,立桓公而讨寪氏,有死者。不书葬,不成丧也。
译:
公子翚请求杀掉桓公,想借此求得太宰的官职。隐公说:“从前由于他年轻的缘故,所以我代为摄政,现在我打算把国君的位子交还给他。已经派人在菟裘建筑房屋,我已经打算退休养老了。” 公子翚害怕了,反而在鲁桓公那里诬陷鲁隐公而请求桓公杀死隐公。
隐公还是公子的时候,曾率兵同郑国人在狐壤打仗,被俘获,郑国人把他囚禁在尹氏那里。隐公贿赂尹氏,并在尹氏所祭神主钟巫之前祷告,于是就和尹氏一起回到鲁国而在鲁国立了钟巫的神主。十一月,隐公将要祭祀钟巫,在社圃斋戒,住在寪氏那里。壬辰日,羽父让贼寇在寪氏刺杀了隐公,立桓公为国君,并且讨伐寪氏,寪氏有人被杀害。《春秋》不记载安葬隐公,是由于没有按国君的规格为隐公举行丧礼。
赏析:
鲁隐公经过八年、九年、十年、十一年这四年的表现,实际上已经掌控了鲁国,公子翚已经服从隐公。而由于隐公始终只是摄政,而他弟弟桓公成年后,理论上就应当即位,因此公子翚找隐公密谋除掉桓公,可以说是已经完全信任隐公了。然而隐公却回答自己无意恋栈公位,而将还位于弟弟桓公,这让公子翚十分恐惧。如果隐公真的要退位,那么此前几年的表现就十分不合理,因此公子翚只能认为隐公可能是要报复自己此前蔑视隐公的行为。
因此公子翚找到了鲁桓公,密谋除掉隐公。由于隐公这几年对国内的掌控,让桓公感到威胁。隐公对外的几次战争,也让国内看不到任何隐公要退位的迹象。故而桓公同意了公子翚的提议,二人派贼寇趁隐公去祭祀钟巫,在寪氏斋戒时,将隐公弑杀。并嫁祸寪氏,攻打寪氏为隐公报仇。
而隐公死后,桓公并没有以国君的礼仪葬隐公,因为桓公认为隐公只是代为摄政,不是真正的国君。
由《左传》第一句“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可知桓公生于前723年,至隐公十一年,桓公刚十二岁。由于桓公未成年,且处于叛逆期,因而继位之后做出了许多荒唐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