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春,齐侯将平宋、卫,有会期。宋公以币请于卫,请先相见,卫侯许之,故遇于犬丘。
译:
八年春季,齐僖公准备要宋、卫两国与郑国讲和,已经有了结盟的日期。宋殇公用财币向卫国请求,希望先行见面。卫宣公同意,所以在犬丘进行非正式会晤。
赏析:
“平宋、卫”,参照下文,当为“平宋、卫于郑”。隐公七年,郑国与宋国结盟,由于齐鲁郑是盟国,因此齐国打算让宋国也与郑国讲和。而宋殇公与卫宣公先行见面,是为了商讨与齐鲁郑结盟时两国的条件。
2 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不祀泰山也。
译:
郑庄公请求免除对泰山的祭祀而祭祀周公,用泰山旁边的祊地交换鲁国在许地的土田。三月,郑庄公派遣宛来致送祊地,表示不再祭祀泰山了。
赏析;
周天子需要举行泰山之祀,而按照礼制,诸侯此时都需要跟随。诸侯到达时,在泰山附近的祊(音崩,《公羊传》和《谷梁传》作邴)进行汤沐。每个诸侯都在此有个汤沐之所。
而诸侯朝见天子,也需要有个汤沐之所,王室规定的汤沐之所在许。
郑伯请释泰山之祀,是郑国认为王室再也不会去举行泰山祀,或者即便王室举行泰山祀郑国也不会跟从,因此希望与鲁国交换双方的汤沐之所。这是郑国的政治表态,针对周王室的表态,表明此后不再认可王室的地位了。当然,郑庄公派一个大夫来将换地,鲁隐公没有立即答应。这桩交易,要到桓公元年才完成。
3 夏,虢公忌父始作卿士于周。
译:
夏季,虢公忌父开始在成周做卿士。
赏析:
周桓王让虢公姬忌父到洛阳担任卿士,只是让他担任右卿士,是将卿士一分为二,因为隐公九年有“郑伯为王左卿士”。
分卿士为左右,是分郑庄公的权力,是对上文鲁郑易地的报复。
4四月甲辰,郑公子忽如陈逆妇妫。辛亥,以妫氏归。甲寅,入于郑。陈鍼子送女,先配而后祖。针子曰:「是不为夫妇。诬其祖矣,非礼也,何以能育?」
译:
四月甲辰日,郑公子忽离开洛阳,到陈国迎娶妻子妫氏。辛亥日,带着妫氏离开陈。甲寅日,进入新郑。陈国大夫鍼子送妫氏到郑国,他们先结婚而后告祭祖庙。鍼子说:“这不能算夫妇,欺骗了他的祖先,违背了礼制,怎么能子孙兴旺?”
赏析:
隐公三年,周郑交质,王子狐去郑国做人质,郑公子忽去洛阳为人质。然而三年当年,平王去世,王子狐返回洛阳,然而病死,故太子泄父之子林为桓王。郑公子忽则始终在洛阳为人质,此次迎娶陈国公主,而离开洛阳,返回新郑。
由于结婚前,应当先告祖而后结婚,而公子忽先结婚而后告祖,搞乱了顺序,因此招致了陈国大夫鍼子的不满。
5 齐人卒平宋、卫于郑。秋,会于温,盟于瓦屋,以释东门之役,礼也。
译:
齐国人最终让宋、卫两国和郑国讲和。秋季,在温地会见,在瓦屋结盟,放下东门之役的旧怨,这是合于礼的。
赏析:
郑与宋、陈结盟后,两大阵营其实已经恢复了和平,全部讲和结盟只是时间问题。而卫国与郑国结盟,相当于齐鲁宋郑卫陈全部成为盟国,中原大地暂时恢复了和平。
6 八月丙戌,郑伯以齐人朝王,礼也。
译:
九月丙戌,郑庄公带着齐僖公朝觐周桓王,这是合于礼的。
赏析:
八月无丙戌日,丙戌日在九月二十,公历八月十二。齐僖公作为诸侯,要朝觐周王,应当直接与王室接洽。而郑庄公已经与王室交恶,此次带齐僖公去朝觐周桓王,当是向周桓王分左右卿士示威,即告诉周桓王,诸侯要朝觐王室,仍需要左卿士郑庄公同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