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左传
左传摘记-隐公三年

左传摘记-隐公三年

作者: Dr_hejiasheng | 来源:发表于2019-07-28 08:00 被阅读0次

1 三年春,王三月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书之。

译:

三年春,周王室历法壬戌日,周平王逝世。赴,通“讣”,即讣告上写的是庚戌日,所以《春秋》也记载死日为庚戌。

赏析:

《春秋》隐公三年记载“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隐公三年为前720年,该年二月没有己巳日,己巳日在三月初一,公历二月廿二,因而隐公三年的日食当为三月己巳。而三月也没有庚戌日,庚戌日在四月十三,公历四月四日,壬戌则在四月廿五,公历四月十六。

平王死在壬戌日,而讣告写成了庚戌,属于将平王的去世日期提前了十二天,推测原因可能是王室贫困,需要诸侯提前来助葬。

2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译:

郑武公、郑庄公先后担任周平王的卿士,平王暗中又将朝政分托给虢公,郑庄公埋怨周平王,平王说:“没有这回事。”所以周、郑交换人质。王子狐在郑国作为人质,郑国的公子忽在周朝作为人质。平王死后,周王室的人想把政权交给虢公。四月,郑国的祭足带兵割取了温地的麦子。秋天,又割取了成周的谷子。周朝和郑国彼此怀恨。

赏析:

平王东迁后,由于洛阳一直没有得到开发,因此王室的收入不足,导致王室的实力虚弱。而郑国由畿内诸侯分裂为畿外诸侯,也导致王室实力严重下降。郑国占据了故殷商的膏腴之地,实力已经强于王室,因此郑武公、郑庄公作为平王的卿士,挟天子以令诸侯,导致平王不满。而想将卿士分为左右卿士,即分郑庄公之权。这本来是平王的权力,而平王在郑庄公责问时,竟然说没有这件事,也可见平王面对郑庄公时,没有抗衡的底气。

为了双方重建信任,平王与郑庄公交换了人质,这是对王室的严重侮辱,相当于中央与地方诸侯交换人质,是将事实上削弱的王室,在名义上也被确定下来,从此王室再无实力管理地方。

平王去世后,由于太子姬泄父很早去世,因此由周平王之孙、姬泄父之子姬林继位,即周桓王。桓王将卿士的职位交给了虢公忌父,导致了郑庄公的不满。

因此,当年四月,祭足,也就是《郑伯克段于鄢》中的祭仲,率领军队收割了温邑的麦子。温邑为周王室的土地,《成公十一年》有“襄王劳文公而赐之温”,可见温邑是在周襄王时期才被割让给晋国,此时还属于王室直辖。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成周即洛阳,是王室的核心区域,郑庄公这一举动,无疑是对王室的凌辱。这里没有提“取成周之禾”的人,从上下文来看,仍然应当是祭仲。

而“温之麦”、“成周之禾”也可见,同在黄河流域的温县和洛阳,此时在北部仍然种植小麦,而洛阳地区已经开始种植水稻。

3 武氏子来求赙,王未葬也。

译:

武氏的儿子来鲁国求取办丧事的财物,这是由于周平王还没有举行葬礼。

赏析:

武氏子,是王室的大夫,按照《隐公元年》“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的说法,诸侯应当在七月下葬,此时诸侯都应当来参加葬礼。然而本句《春秋》记为“秋,武氏子来求赙。”也就是过了七月份了,周平王还没有下葬,说明两点,其一,诸侯对王室已经十分蔑视,哪怕礼仪之邦的鲁国也没有去参加葬礼,二是王室没钱,以至于需要到各个国家去求下葬的财物。

按照礼仪,各国应当在接到王室讣告之后,就应当派人向王室赠送葬礼,而根据本句,很明显各国没有把平王去世当回事,没有去送葬礼,以至于王室需要派人到各国去要。这件事各国失礼在先,而王室要钱失礼在后。因而鲁国史官没有记大夫的官职,而记成了“武氏子”。

相关文章

  • 左传摘记-隐公三年

    1 三年春,王三月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书之。 译: 三年春,周王室历法壬戌日,周平王逝世。赴,通“讣”,即讣...

  • 左传摘记-隐公五年

    1 五年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书曰「公矢鱼于棠」...

  • 左传摘记-隐公九年

    1 九年春,王三月癸酉,大雨霖以震,书始也。庚辰,大雨雪,亦如之。书,时失也。凡雨,自三日以往为霖。平地尺为大雪。...

  • 左传摘记-隐公十一年

    1 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

  • 左传摘记-隐公七年

    1 夏,城中丘,书,不时也。 译: 夏季,在中丘筑城。《春秋》加以记载,由于妨碍了农时。 赏析: 《论语·学而》有...

  • 左传摘记-隐公四年

    1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公与宋公为会,将寻宿之盟。未及期,卫人来告乱。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译: 四年春季,...

  • 左传摘记-隐公二年

    1 二年春,公会戎于潜,修惠公之好也。戎请盟,公辞。 译: 二年春季,鲁隐公在潜地与戎人会见,再一次加强惠公时期的...

  • 左传摘记-隐公十年

    1 十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邓,为师期。 译: 十年春季,周王室历法的正月,鲁隐公在中丘会...

  • 左传摘记-隐公六年

    1 六年春,郑人来渝平,更成也。 译: 隐公六年春天,郑国人来请求结盟,变敌为友。 赏析: 渝,通“输”。平,结盟...

  • 左传摘记-隐公八年

    1八年春,齐侯将平宋、卫,有会期。宋公以币请于卫,请先相见,卫侯许之,故遇于犬丘。 译: 八年春季,齐僖公准备要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左传摘记-隐公三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cu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