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毛姆
![](https://img.haomeiwen.com/i24815682/373d261ec20eadd4.jpg)
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代表作《月亮与六便士》,题目乍一看两种事物毫不相干,很难联想作者会如此命题的意图。月亮与六便士各自隐喻了理想和现实。月亮象征了理想的崇高和遥不可及,六便士是英国最便宜的货币单位,象征了现实里的金钱和最平凡的生活。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是个难以接近,行为乖张,为人处事让人匪夷所思的证券经纪人。他和他的妻子以及两个孩子过着平凡的生活,即便在很多人的眼里他们衣食富足,家境优渥。太太从小生长在社会地位极高的高知家庭,结识了与她旗鼓相当的一群富太太。她贤惠忠诚,为人圆滑,总能巧妙地帮助丈夫在尴尬的局面解围。她深爱着斯特里克兰德,却不想自己的婚姻最终一败涂地。斯特里克兰德毅然决然的抛弃了自己的妻儿,静悄悄,毫无征兆的消失在众多人的猜测里。有人咬定了他出轨了年轻漂亮的卖茶女,为了爱情抛弃妻子。可真实的原因却是他为了实现理想,远走高飞的去寻找自己的月亮。他竟然跑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作画去了。最终的结局是在穷困潦倒中,病死他乡。但他却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艺术作品。
斯特里克兰德就是这么任性,拒绝了生活里的所有可能性,为了作画,为了艺术,他放弃了一切。但他的精神世界一直是饱满的,激情澎湃的。他性格偏激,与很多人交恶,最后落到孑然一身,无人问津的地步。可他自始自终都很幸福。他视绘画为理想,视艺术为生命。他做到了很多人望而却步的事---不顾一切的追梦,哪怕付出的代价是生命。
之前并不是很能理解现实生活里那些喊着“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口号的人,也曾一度鄙视这类人的“作”。但看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有些明白了理想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有为什么有些人情愿放下一切,远走他乡,也要实现自己梦想的原因。那是一个人穷尽一生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所做的终极努力。他们像终身跋涉的朝圣者,为了抵达内心的净土,甘愿与世俗绝缘。这里人在生活中其实很难被发现,亦或是我们很难遇见。因为每个人的生活压力巨大,终日奔波劳碌的目的是为了赚取数以万计的“六便士”,至于头上的“月亮”,可能连仰望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每天遇见的更多的是为了生存而委曲求全的人。听到的都是哪个企业的员工为了赶工过劳死;或者谁谁的朋友因为没能完成KPI在某个酒吧喝的烂醉如泥;还有为了给子女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加班加点给孩子挣奶粉钱的90后奶爸奶妈。可这些普通人哪个没有信誓旦旦的承诺过自己要实现理想呢?曾几何时这些人个个有着最纯净的“月亮”,耀眼明亮。最后在岁月蹉跎中,个个把月亮拱手让给了天,自己低头没日没夜的去捡拾满地的“六便士”。生活的压力和现实的无奈像一把皮鞭,抽的人生疼。在还没解决肉体的痛苦时,哪有力量去理会精神的贫瘠?
与其鄙夷斯特里克兰德,我更嫉妒他,嫉妒他的潇洒,嫉妒他身上的执拗和憋着劲与现实对抗的勇气。我也羡慕他,羡慕他的从容,羡慕他身上不可多得的纯粹和为了追求理想接近极端的坚持。如果大多数人都可以达到斯特里克兰德的境界,那么我们所处的才是真正乌托邦式的社会。只可惜,没有如果,或者是现实不允许如果。
既然我们大多数人做不成斯特里克兰德,够不到头上的月亮。那么退而求其次,便努力的做到他太太一般,虽终日陷于平凡,但至少一辈子不缺六便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