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跟我分手,我就从这跳下去”
“你要是敢跟那小子在一起,就别认我这个妈了”
“爸妈这辈子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
“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就不听呢?你是要气死我吗?”……
类似这样的一些话,不仅在电影电视剧的经典桥段中经常出现,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常常听到。这些话通常让人感觉到很不舒服,有一种被胁迫的感觉,而因为它们一般是从我们身边亲密的人口中说出,我们又不得不屈服。即使不屈服,也会被恐惧、内疚等情绪紧紧缠绕。久而久之,我们的人生就仿佛被别人操控了一样,充满了无力感。
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用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手段来迫使我们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苏珊·福沃德博士在其著作《情感勒索》中把这种现象称为“情感勒索”。“勒索”这个词通常用在犯罪分子身上,把它用在我们亲密的人身上似乎有点难以接受。但是“爱是盔甲,亦是软肋”,与我们关系亲密的人,往往最清楚我们的死穴在哪,这就使得“情感勒索”轻而易举地发生了。对一个孝顺、乖巧、体贴他人的孩子来说,情感勒索的饵,有时无需是言语,可能单单一个眼神、一声叹息,我们都会“上钩”。
苏珊福沃德博士在《情感勒索》一书中运用大量的案例,梳理了情感勒索的来龙去脉,深刻地剖析了其本质,并提出了终结情感勒索的有效策略,让我们学会如何建立一段真正健康的关系。
一、一个巴掌拍不响——情感勒索是如何发生的?
情感勒索就像一段双人舞,如果没有舞伴,这支舞曲是没办法跳下去的。所以,一段关系中出现情感勒索的现象,是勒索者与被勒索者双方的弱点共同造成的。在心理学上,这个现象又叫“共生”。具体表现为:
勒索者对挫折的低容忍度
情感勒索的本质是一种控制。对于勒索者来说,不惜一切手段让别人顺从自己的想法,就能获得一种牢固的控制感。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深信自己的需求不会被关注,没有人关心。以至于只有使出强硬手段,才会有人重视他们的需求。
在一段关系中,被拒绝是时有发生的事,对于情绪健康的人来说,虽然被拒绝不是一件舒服的事,但是总的来说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于情感勒索者来说,却并非如此。在勒索者的内心深处,挫折总是与内心更深处的对失落的恐惧相联系的,一旦遭受拒绝,便会激发起强烈的恐惧。为了阻止这种更深恐惧的发生,勒索者就会使出一切手段让情况在自己的控制下。
勒索者的这种心态的养成是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遗传因素、本身的人格特质、幼年时遭遇的一些事件(比如失去过重要事物、亲子中断……)、父母的养育方式等等。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种“完美生活的缺陷”,从父母的初衷出发,想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给孩子最好的生活,这无可厚非。但是正是由于父母给予的这种“完美生活”,反倒会导致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第一种是生长在这类环境中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想要什么都能轻松得到。而另一种更糟糕的是,他们会丧失学习面对挫折时所需的基本能力。
从根本上来说,情感勒索者之所以会出现勒索行为,是源于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恐惧感。他们无法直面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定,试图用对周遭事物控制的方式来找到这种安全感,每一次勒索的成功,都会让情感勒索者拥有安定的假象,但这却无异于饮鸩止渴,所以情感勒索的行为会重复地在一段关系中发生,不断地循环往复,陷入恶性循环。
被勒索者的恐惧感、责任感与罪恶感
与勒索者用勒索控制的方式找回安全感相似的是,被勒索者也是在用“允许被勒索”的方式来避免自己受不了的情况出现。这些受不了的情况就包括恐惧感、责任感与罪恶感,通常情况下是三感交织。
情感勒索者利用对被勒索者的深度了解,轻易地知道被勒索者的恐惧是什么。而所有的恐惧当中,“被排挤的恐惧”是影响力最大、最普遍、最易被触发的一种。这种恐惧源于婴儿时期如果无人照料就会无法生存的无助感。“你如果不听话,就把你扔掉”“不按照我的做,我们就分手吧”听到这些话的时候,被勒索者内心幼年时的无助和恐惧就很容易被唤起,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思考模式,为了消除这种恐惧,只好妥协。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是对愤怒的恐惧,愤怒本身只是一种情绪,无所谓好坏,但是因为愤怒常常会唤起压力与恐惧的反应,我们也就会害怕愤怒。
责任感本身是社会生活伦理和道德的基础,拥有责任感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被勒索者来说,他们常常会受制于责任感,总是把别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忽视自己的需求,这种责任感通常是毫无界限可言的。打个比方,一个家庭观念很重的妻子,即使发现丈夫频繁出轨,也会为了维护家庭的完整性而做出让步。因为对她来说,不让家庭破碎是她的责任。还有生活中的一些老好人,也通常是责任感过度的人。
最后一个是罪恶感,罪恶感是良知的体现,正常程度的罪恶感会规范人们不做出伤害他人的举动。但是被勒索者的罪恶感灵敏度通常很高,这就给了勒索者制造“欲加之罪”的机会。“因为我做了某事,对方心情很沮丧,我感觉很内疚,我愿意做任何事来弥补,只要能让我感觉好点”这是被勒索者对双方关系互动的解读,所以勒索者通常会明示、暗示被勒索者,我这么惨、我心情不好,都是你的错,你需要负责。
无论是勒索者还是被勒索者,内心深处都有一些需求未被满足。而无论是勒索行为还是允许自己被勒索,事实上都是双方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所以说,一段关系中的情感勒索是双方互动共同造成的结果。
二、你以为的维护其实是在破坏——情感勒索的危害性
有时候,我们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哎,算了吧,好歹他们是我的家人。他们要,就给吧!”在面对情感勒索的时候,尽管我们觉察到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去采取任何行动。究其根本,是因为我们惧怕改变。我们害怕,改变会影响与亲人的关系;我们害怕,改变不能带来好的结果。
然而,一段任由情感勒索在其中持续发生的关系真的是一段好的关系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很多人以为,顺从勒索者的要求,是在维护双方的关系,但实际是却是在破坏它。想一想,当你知道对方随时会对你情感勒索的时候,你是毫无顾忌地向对方展露你的内心吗?
情感勒索让任何亲密关系都不再安全可靠,这样的关系就很容易浮于表面。我们谨慎地与对方沟通交流,尽可能地避免深入的话题,因为那意味着暴露和不安全。那么剩下的可以交流的安全话题范围就会越来越缩减,最终沦为泛泛的表面之交。当我们隐藏起真实的自我的时候,这样的一段关系就毫无亲密可言了,所以看似在努力地维护关系,实则是在加速亲密关系的终结。
情感勒索除了对关系的破坏以外,还有其他几个危害。包括破坏自我完整性、影响自尊和幸福感,以及有时候为了安抚勒索者不得不牺牲他人。长此以往,势必导致身心障碍的出现,因为不断地允许被勒索,相当于赔上了整个自我。
三、爱与关系不该被滥用和消耗——如何终结情感勒索
我们都习惯于旧有的、熟悉的模式,改变的确是件痛苦的、不容易的事。但是情感勒索的危害让我们看到,不改变,会更痛!付出的代价会更大!那么,如何才能终结这种情感勒索呢?
坚定自己的信念
在我们尝试用全新的模式来替代旧有的模式的时候,就必然需要去面对那些恐惧感、责任感以及罪恶感所带来的不适感。同时,我们也许还会受到身边亲朋好友的指责、批评,我们也可能会自责、内疚。所有这一切,我们都得学会去忍受。因为一旦你觉得自己无法忍受,后面的策略就无法实施。
苏珊·福沃德博士提出,可以使用三项非常简单的工具来坚定自己的信念。
1、与自己签下一份承诺的约定,这份约定的内容包括承诺不再让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左右生活,要把情感勒索赶出自己的生活等等;
2、练习说一句有力的声明:我受得了。把那些原本觉得受不了的事情,替换成我受得了,比如,“内疚感让我很受不了”改成“内疚感,我受得了”。
3、练习说一系列自我肯定的话语。比如“我会坚持我的立场,而且现在就会表达我的意见”“我会拒绝对方的无理要求,我可以开得了口”……
前面我们分析到被勒索者之所以会被勒索,是因为无法忍受恐惧、内疚等感觉的侵袭,为了让情况恢复到自己可忍受的状态而采取妥协的行动。那么这三项工具的关键就是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不断地暗示自己“我受得了”,只有直面那些恐惧、内疚,去与它们相处,才能拨开迷雾,寻找到解决之道。
运用SOS策略
在前期的基础打好之后,就可以运用SOS策略来终结情感勒索。
1、停下来Stop
当情感勒索者提出要求之后,他们会不断地施压让被勒索者答应他们。而在这种压力之下,为了尽快摆脱这种不适,被勒索者通常会做出机械反应就是轻易妥协。而停下来的目的,就是采取拖延战术,让自己暂时从压力状态下抽身出来,争取一段时间来思考。可以用以下话语:“我现在不能给你任何答案,我需要一些时间思考”“这件事非同小可,我需要好好想一想”;也可以给自己留出空间,远离勒索者的范围,比如“我需要去个洗手间”“我先去喝一点水”等等。
2、冷静观察Observe
从情感勒索的现场抽身出来之后,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好好搜集信息,并决定如何回应。
复盘整场对话,从中去发现勒索者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自己又是如何被激发起情绪的?而这些情绪的本质是什么?试着用“我发现了很有趣的一点……“去描述自己在其中的情绪反应,这就能更客观地去看待自己,而不是给自己贴标签。
信念、感受、行为之间的错误联系,让勒索者能轻而易举地控制我们。而一旦冷静下来,我们就有机会去发现并破除其中的错误联系,建立起新的信念和连结。
3、制定策略Strategize
策略一:非防御性沟通
在沟通中,一旦陷入解释、争吵,就很容易激起更多的情绪反应,而不利于问题的沟通。所以,使用非防御性的语言,不要试图解释、反击,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比如你的父母说你怎么这么自私的时候,你用“我并不自私,自私的人是你“这就无助于沟通,只会火上浇油。用非防御性的语言可以这样回应:”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我很抱歉“或者”你可以有你的看法“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不会造成进一步的冲突,使对话更容易向客观真实的方向去发展。
策略二:化敌为友
用“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一点对你这么重要?“之类的话去缓解彼此之间的紧张关系,然后通过倾听的方式去找到其中的解决方法。
策略三:条件交换
你希望对方改变行为时,你也要改变自己。用条件交换的方式让双方都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策略四:运用幽默
幽默在沟通中是一种很有效的舒缓紧张气氛的方式,如果你平时就是一个比较幽默的人,不妨可以运用自己的所长。
一个长期被情感勒索的人,觉醒并去改变,其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那意味着他势必要去承受随之而来的批判、责备和不谅解。但纵然如此,面对the right way or the easy way,我们依然要选择the right way,虽然它更难,但我们仍然要坚信:生命要流动并前行,爱与关系,不该被滥用和消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