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性质的诠释
四、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引力场中传播路径发生偏转,这是几何短程距离的体现。我们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是平面几何的短程线;然而在被弯曲的四维时空里,短程线也被弯曲了,所以光在弯曲的四维时空中走的短程线是曲线。故光的直线传播既是几何短程线的体现,也是物质本初性的深层外现,当然其根源在于光子。
运动是物质的天性,物质只有运动才能存在。物质以运动的天性存在于宇宙时空中,而物质的运动又包括旋动和进动;尤其是微观粒子的运动,更同时具有旋动和进动。光子是微观世界的一种粒子,当然具有旋动和进动,而光的直线传播就是光子进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所谓进动就是,一个物质在自由时空中以短程线的路径向特定方向前进。上篇文章中说光子具有光子不变性,这一性质不仅体现为光速大小在真空中是一常数,也体现在光的运行方向走短程线。进动和不变性有什么关系呢?进动是光子运动天性的一个侧面,而不变性在极力维持这个状态。
五、光的反射。
光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光会发生反射。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同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现象体现了光的粒子性;但光也是一种电磁波,所以常常用惠更斯原理解释光的反射现象。惠更斯原理的核心是指波传播中的每一点都可以看作子波源,以后的波动状态就由各处波动形成的包络面共同决定;并且认为子波的波速和频率与初级波的相等。用惠更斯的波动性解释光的反射比较复杂一些;由于光具有粒子性,并且光的反射又体现了光的粒子性,因此用粒子性理解光的反射比较容易。举个例子,把一个玻璃球斜扔向水泥地板,玻璃球着地后就会沿着相反方向反弹出去。光射到分界面时,就是组成光的光子碰撞界面,这和玻璃球撞击地面一个道理。
六、光的折射。
光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根据折射定律(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n=sini/sinr =C/v(n是玻璃折射率;C为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近似为真空中的光速;i为入射角,r为折射角)知,光在玻璃中的速度小于空气中的光速C。用惠更斯原理可以理解光波的折射,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释光折射导致的速度变小。要从根本上解释光折射导致的速度变小,还必须从光子方面入手,因为光的所有性能都是光子秉性的直接或间接体现的结果。有人认为,玻璃吸收了光的一部分能量,所以光速才会变小。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根据光电效应和量子理论,原子或者分子只能吸收整个光子;也就是说一个光子要么被全部吸收,要么一点也不吸收,不可能一个光子的一部分能量被吸收而剩下另一部分能量。这样一来,光通过玻璃后,只能是一些光子被玻璃吸收,而另一些光子穿出玻璃。穿出玻璃后的光子与这些光子进入玻璃前的状态,除了发生了位置偏移外,没有任何现象改变。换句话说,穿出玻璃的光和入射时的光,他们的速度都是常数光速C;而这些光在玻璃中的速度是v,v是比常数光速C小的速度。我猜想光速变小可能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光子在玻璃中由于被吸收,导致光滞后运动而光的速度变慢。玻璃吸收了光的一部分能量使光的强度变弱,而穿出玻璃后的那部分光的速度依旧是光速C。那么光进入玻璃后的速度为什么会变小?我们把光波传播中的光子进行编号1、2、3、……、100,假设这一百个光子排成一纵队,前面的第一号在A点、后面的第一百号在O点位置,当光波在玻璃中由A点传到B点时,前面九十九个光子全部被玻璃吸收,而只有第一百号光子到达B点。实际上是光子100号从O运动到B,而我们误认为是光子1号从A运动到B;事实上光波的传播现象也是从A运动到B。即从宏观现象看,光从A运动到B;但在微观世界里,是100号光子从O点运动到了B点,因为前面的99个光子都被玻璃吸收了。我们测量出来的距离,是光在玻璃中运动的距离AB,时间却是光子在OB运动的时间,所以光的速度就变小了,这样以此类推,最后光在玻璃中的速度自然就小于空气中的光速C。
第二,光子的存在或运动发生了转化而致使其速度变慢。如果第一种情况不能完美的解释光在玻璃中速度的变慢,那么可能是光子进动与旋动之间发生了转换;或光子存在的动能和光子的其它性能发生了转化,从而导致光速度的变小。光进入玻璃后,一部分光子被玻璃吸收,另一部分光子穿出玻璃。穿出玻璃的那些光子在玻璃中速度小,是因为在玻璃中光子的进动动能转化而隐藏起来,而光子的总能量没有改变;当光穿出玻璃后,光子隐藏起来的那部分能量又转回并以速度的形式凸显出来。不同的介质迫使光子能量转化的程度不同,所以只有真空中光的速度才是光速C。
以上两种情况,只是我自己的一种猜想,当然折射过程中光的速度为什么会变小,也可能存在其他原因。但由于条件和能力的有限,现在我就只能有这样子的认识。
未完待续……能子源版权,违之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