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和朋友卢正聊天,谈到读书,他告诉我,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有一个读书方法,叫“摇落成熟的苹果”,我非常好奇。他举例告诉我,马丁·路德读《圣经》的时候,先找到苹果树,也就是主旨“爱”,然后双手抱住树干使劲摇晃,这样成熟的苹果就会掉下来,当然,掉下来的还有叶子,不过显然我们能区分它们。
马丁·路德摇苹果树成果卓著,他收获了几个大苹果——从读《圣经》而来的启示。这些新的启示或者叫认知,从根本上动摇了他早期所信奉的教义,并由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帷幕,这一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这个读书方法有很多细节需要思量,比如怎么去发现苹果树,怎么摇,摇落了怎么捡,捡到了怎么吃,这些都还需要进一步思量。然而,这个精妙的比喻启发我们,读书要目的明确:找到苹果树。
近来学习影像阅读法,这个高倍速读书的方法,第一步就是确定目标。设想一下,你现在是一个行走的问号,当你走到书店的时候,遇见答案,你就变成了句号或者感叹号。但是如果你是行走的句号,答案对你来说意义就不大,确切地说,只有当你呼唤答案的时候,它才会从知识的海洋中浮现出来。
我有个朋友,当他要了解一个新的领域时,会找这个领域排名最靠前的几本书,把它们读掉,这样会产生一个框架性的认识。这是目标非常明确的,几本经典的书放在一起,读一读前言、后记和推荐,基本上就能知道苹果树是什么,甚至可以看见一片苹果林。
前天给一位微头条的大V胡老师送了几本我们的新书,他收图后就晒了出来,粉丝当中马上有人问:这些书你多久能读完?胡老师是这样回答的:快的话3天,慢的话一周,最主要的是要看书中能有多少我认为当下对我最有价值的内容。我读书不喜欢死读,我喜欢提取,然后融合!因为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知识融合。
有趣的是,粉丝追问道:这些书读完以后怎么处理?以后还会读吗?
胡老师说:学习是(分)阶段的,今天学习的内容不一定是后期要学习的,有可能一本书,我会多次阅读,但是下次阅读的内容就不是第一次读的内容。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吸收书里面的大部分精华。
当然有也不同意见,有的人就建议读一些“无用之书”。其实这并不矛盾,提取式读书和爱好式读书或者消遣式读书可以并行。培根在谈到读书时说:“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这是提醒我们,在正式开读之前要对所读之书有一个判断。要下这个判断,一个要基于作者生平、前后辅文、读者评价等,另一个则基于目标。
总体来说,摇落成熟的苹果是读书的一个基本目标,即使是消遣,你也希望获得某种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故事充满了正能量。具体而言,对于学习型的读书,则值得做好准备,弄清楚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