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内在情绪状态取决于其认知模式,并决定了其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及其行为模式。认知态度不同,对外部世界的体验和感受必定不同 ,处理的结果也完全不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1000个人眼里有1000个哈姆雷特 ”。
比如女人常常会觉得伴侣不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 ,殊不知,安全感并非男人身上的特质 ,而是源自于女人内在价值感。如果女人对自己总是不自信、不认同、各种评判 ,内心就会缺乏安全感 ,从而无法信任伴侣。由此可见安全感取决于一个人的内在价值感和对外界的信任程度。你相信什么,你将得到什么;你恐惧什么,你就得面对什么。
每个人感受外界的能力不同。同一件事发生在不同人身上 ,感受完全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一个内在充满爱、信任、感恩的人,在她他的世界中,总是能够看到、感受到更多的爱与慈悲,对周围的人事物更多的是欣赏、肯定和认同。相反的 ,一个人内在是自卑的、痛苦的、受伤的,对外界必然将是各种指责、评判、怀疑 。可见 ,改变内在情绪模式,才能拥有感受幸福的能力 。当你变了,世界就变了 。
那么我们的情绪从哪里来?
一、源于曾经的不良体验 ,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不良体验带来的心理阴影会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 。
二、源于童年的成长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原生家庭的影响 。家庭成员(特别是父亲母亲 )的行为和语言模式,以及童年时不被正确对待所带来的低价值感、羞辱感,形成一个人情绪化、对抗性的人格特征。
三、来源于家族和家庭的传承 ,即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成员的情绪复制、家族重大事件影响 。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情绪的真相,并从情绪中走出来 。
真相一: 别人的情绪并非针对你,是她他内在的情绪模式,与你无关。
与情绪分离的对应方式 :无须过多关注别人对你的态度、情绪,而失去做人的快乐。允许别人以她他的方式对待你,只关注自己如何对待自己,为自己的成长负责,不把情绪的控制权交给别人。
真相二:你对别人的方式也并非针对别人,是自己内在的情绪模式,与别人无关。你对别人的方式只是你当下内在的投射。
与情绪分离的对应方式 :接纳自己的情绪,明白情绪与品德、道德无关,无须愧疚 、自责、评判。关注自己当下情绪背后的需求 ,找到情绪背后的原因才能找出正确分离、和解的方式。学会与人、与关系、与过去分离,打破过去错误循环模式,不破不立,找回自己,做一个人格独立的人。
真相三 :情绪化的人代表过去没有被正确对待,过去的经历没有被正确处理,是各种负面情绪的累积,更需要被关爱、被认同、被理解。
与情绪分离的对应方式 :不论对于情绪化的他人还是情绪化的自己, 多些理解,少些抱怨;多些慈悲 ,少些评判;多些包容,少些攻击 ;多些感恩,少些挑剔 。只有具备看到爱、感受爱、发现爱的能力,才能不受当下情绪所困扰 。持续的学习成长,能够帮助提高视野格局,突破自我,从过去旧有模式中分离出来 ,原生家庭的影响自然会消退。 做对他人有利的事情,更会增强个人信心 ,从而找回自我,实现自我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