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过年过年,年关难过。对于刚刚经历互联网公司裁员的人,这句话的体会更深。眼看辛辛苦苦一年,年终奖快到手了,结果如期而至的红包没来,等到的是裁员的噩耗。
2018年,关于经济低迷的信息一浪接一浪,现在已经有人预言2019年可能更难熬。行业寒冬似乎到了,那这个寒冬有多恐怖,真的那么可怕吗?
这里没有专业的数据,也没有很宏观的视野,有的只是我十几年的经验。不揣冒昧,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1.从大学说起
1999年,我参加高考,并考取了西北工业大学。选专业的时候,误打误撞,选了自动化专业。
1999年,是咱们国家大学扩招的第一年。当时,大的背景是前面几年国企改革,大批人员下岗、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为了“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国家采取了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政策。仅1999年,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比上年度增加51.32万人,增长速度47.4%,这一速度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目前看也是后无来者。
大的政策,会逐步影响到每个人。入学半年后,我们就慢慢听到关于就业压力的问题。从学长们那儿得知,1996年国家就开始了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进行了自由择业的试点,到1998年国家给大学生分配工作的制度基本取消。而自动化专业,我们入学时是热门专业,学费也很高;同时,全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这个专业,同质化现象很严重,而西工大的自动化专业特色并不明显。
面对就业压力,有的人选择了提前参加应聘和面试,有的选择了考研,有的选择了依靠家里人的关系。而我选择了国防生,相当于在大二的时候,签订了就业合同,只是甲方是第二炮兵。这个选择,现在看有些盲目,但当时也没有太多途径了解。
待到4年过后,就业形势也没有原来预计的那么悲观,虽然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但是并没有找不到工作的同学,只是不再有国家分配了。我则毫无悬念地到了第二炮兵。
2.研究生经历
到军队之前,对绿色军营有过这样那样的憧憬和向往,也有很多期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经过近半年的集训后,我被分配到了基层连队。由于是大项任务间歇期,日常工作就是学导弹专业(主要是基本原理和操作规程)、队列和体能训练、站岗执勤,还有很占用精力但没有技术含量的打扫卫生。
对这样的现实很不满意,选择了考研。2007年,考取了国防科技大学,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选导师的时候,我再次犯了盲动的错误。
人,有时就是这样,经历了才知道错,当时还觉得很正确;改变一种思维习惯很难,即使之前吃过亏。
我开始选了一个计算机学院最年轻的博导,去面谈的时候,她了解到我是在职考取的,便坚决拒绝了我,因为她觉得在职的上研不过是想混个文凭。后来,我选了一个年龄最大的硕导,也因此定下了人工智能这个方向。
这两年,人工智能开始大火,各行各业似乎不沾一些人工智能的边,就不算高新行业。
然而,我研究生的两年半内,人工智能还属于相对冷门的专业,就如人工智能发展本身也经历几次低潮,甚至在世界AI年会上有专家预言人工智能寒冬已经来临。那几年,科大最牛的专业是银河系列超级计算机,以及后来的天河系列。
研究生毕业后,我又回到了原来的部队,机缘巧合,从营到了旅机关,但从事工作依旧与人工智能、自动化无关。
行业的冷热,自有其周期,受很多因素影响。在一个行业不断坚持,陪伴这个行业经过兴衰冬夏;不断训练自己敏锐嗅觉,发现新兴行业及时跟进,感觉行业走下坡路快速止损——这是两种不同选择,想走哪条路,需要自己抉择。
3.走出军营
2018年,对我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恰逢狗年,我的本命年。
2015年9月3日,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
军队裁员,与地方裁员略有不同。相对而言,周期略长,而靴子落地前的折磨也更痛苦。
今年,我有幸成为了30万的一员。本可以选择留下,继续军旅生涯,但是想想以后一辈子与公文为伍、想想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离开前,我积极做着准备,锻炼身体,努力学习,广泛接触各方面信息。因为我清楚,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最终,选择了保险业。
现在,保险行业大发展,但是这个趋势能持续多少年,我也不清楚,而且作为一个初入行半年多的新人,也不敢妄作评判和预测。但我能做的,就是坚守初心,守住底线,无论将来如何,做人是根本。
面对可能裁撤的形势,选择主动离开,还是继续坚持,这也是需要认真思考,并谨慎抉择的问题。
离开,肯定要经历一些动荡和新的适应期,但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发展平台;留下,需要更多的努力,但工作流程、内容比较熟悉,可以更好地在精益求精上下功夫。
行业寒冬,可能没有那么可怕,被裁员可能前面有更好的机遇。
想逃离寒冬,就努力奔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