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受人所托去参加了他家孩子的小提琴课,一共八九个孩子,都是六岁左右。在老师的指挥下,用心的拉着小提琴,而每个孩子后面都坐着一个我这样的家长。
这种课堂形式,使得我有机会真实的观察到可怕的一幕。
老师说,你们开始拉吧,我去上个厕所马上回来。
于是,我身边的A就满心喜悦的开始拉了。刚发出一丝声音,A的母亲X,一位看上去温柔漂亮的女士,突然,声色俱厉地打断了A的拉奏。“你忘记了上次老师说的你的小拇指该怎么放?手背要拱起来你忘记了?”A一脸茫然的看着妈妈X。
X还算耐心的把A的手指放到了该放的位置上。然后,A又开始了,这次拉了两声,当然,有一声显然错了,虽然,我不懂小提琴,但是,只要是人对那走调的声音都受不了。然后,X又阻止了A,奇怪的是,她关注的焦点依然是A的手指,我想她可能以为只要姿势摆对了,音就可以拉准了。然后,她再次重复那个问题“你的小拇指该怎么放?手背要拱起来你忘记了?”
A茫然的看着她,不过这次多了些害怕,因为,我感到A在颤抖。“我在警告你一次,下次我要用这个小棍抽你指头了。”X漂亮温柔的脸因为扭曲而让人感到畏惧。A一脸焦虑的样子,颤巍巍的调整这自己的手指头,然后,X拿着小棍已然敲了A的小指一下,终于,A开始哭了。“闭嘴,拉不好,还有脸哭?再哭就给我滚。”A抿着嘴唇,强忍着痛苦,他显然害怕失去妈妈的爱,又开始拉。这次是三声左右,然后,这一幕又开始循环了。
正当我惊叹于这位母亲的淫威的时候,老师回来了。
老师看到A在哭,就过来说,不急,你拉给老师看看。然后,A开始拉,我没发现A的手有什么变化,不过,老师没有打断他,听了一曲后,老师说你有个音不是太好,你看我怎么拉,然后,老师做了一个示范,接下来,A的演奏就没问题了。
相信这一幕很多的父母都见过,甚至,很多的父母都在亲力亲为。
这里我要奉劝那些只知道手势怎么放的母亲,就不要再亲自教孩子怎么拉小提琴了。因为,你这样的教法只会毁了孩子的兴趣,造成他对小提琴的深度厌恶。既然,我摆明了观点,就要开始我的证明。
证明的关键是一个概念“会思考的乳房”。
“会思考的乳房”这个概念是精神分析师比昂创造的,用来指母亲哺乳的过程,不只是提供给小婴儿营养和爱,同时也提供一个会思考的自体,也就是说,母亲乳房代表了母亲的心智状态,是母亲精神和情绪的所在地,它可以吸收婴儿内部世界体验到的混乱,然后,进过加工转化,再哺育给婴儿,使得婴儿可以重新吸收过去无法容忍的混乱,这个母婴交流的过程中,婴儿发展出更整合,会思考的自我。这个过程中,母亲就是“容器”,婴儿零碎的冲动和情绪就是“受容器者”。
联系A和X的互动,很像母婴互动。因为,A不懂小提琴,X也不懂小提琴,那么,他们就缺乏用语言沟通的基础,同样,母婴互动也是非言语的沟通,更多是情绪和无意识幻想的沟通。
就好像喂奶的过程一样,你没办法用语言告诉一个婴儿他该怎么对嘴型,怎么咬住乳头,怎么把小手的位置调整好抓住乳房,但是,作为母亲,你是专业的,你无意识的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只要他到了那个位置,他就会吸住。这个好像“双人舞”的过程中,母亲是专家,她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这是母亲的本能,内在就有基因来指导。而母亲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稳住婴儿的焦虑,不断容纳婴儿内部不断升起的挫折和愤怒,母亲这个“容器”仍然要持续思考。母亲这种容纳焦虑,持续思考的能力就是婴儿具备思考能力的预演,就是婴儿思考能力的“脚手架”,就是母亲先代替婴儿思考,慢慢的婴儿学会了在代替自己思考。离开这个“脚手架”,婴儿只会被情绪所占据,而无法发展出高价的思考能力。
正如上面那副画一样,你看到的是一位孤独压抑的老妇人呢,还是一位姿态迷人的年轻女子呢?妈妈会对事情有个无意识的思考,而这个思考也会被婴儿无意识的感知到。比如,X总是看到一个老妇人,就好像她认为A手势不对就不可能拉好调子一样。但是,老师却看到了一个年轻女人,就好像他认为A即使手势不对,但是,个性化教育可能并不关注这点,而更多关注A的整体审美感和动作的协调性。
回到A的小提琴培训上,显然,只有六岁的A是无法在语言上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动作的,这时候,小提琴知识就好像奶水,X自恋的认为自己看到老师怎么摆放X的手势,就认为自己有了“小提琴奶水”。当然,你认为她有了奶水也是可以的,虽然,我们认为只是很肤浅的奶水,并不深厚和醇美。但是,就这么点奶水,也要面临怎么喂给A吃的问题?这就需要专业知识了。这就需要成为一个小提琴领域内的“会思考的乳房”。这就很难了,母性是天生的,X天生就会哺乳,但是,X天生就不会拉小提琴。也就是说,在拉小提琴这件事上,X无法代替A去思考,X无法成为“会思考的乳房”,因为,X自己也不知道小提琴怎么拉。
所以,还是要靠老师,当然,我们说要有经验和懂得教育的艺术的专家。因为,这样的老师锻炼了几十年,他无意识的知道了怎么把这“小提琴奶水”喂出去。我们也可以知道,老师也经历了无数次的挫败,因为,他知道只要是去指责孩子的手指问题,那么,结局一定是无效的,因为,这么大的孩子不能从语言层面理解和矫正。他了解到教六岁孩子小提琴就是要让他们看到他怎么做,也就是说,这时候不是用语言去教,而是用动作去教才行。就仿佛母亲在喂婴儿的时候,她们仿佛看到婴儿下一步的动作是什么,这时候她们才能去教婴儿怎么做。否则,A所做的只是不断打断X,让X本来就混乱的自我,变得更加混乱和无所适从。
最后,让我用一个稍微简单的游戏,大家都会的游戏来再一次说明什么是“会思考的乳房”。比如,你和你六岁的孩子在玩拼图游戏,这个游戏比起小提琴游戏,不需要“小提琴专业的会思考的乳房”只需要“大众化的会思考的乳房”就好了。
假设,你和你的孩子在开心的做着拼图游戏,当你的六岁孩子拿起一片拼图,不知该放哪里的时候,他变得越来越焦虑,烦躁?你作为母亲一般有三个反应:
第一个:你开始感到生气和焦虑,因为,你担心孩子的无能。于是,你开始强硬的指导孩子,孩子也感受到你的贬低他的态度,变得更焦虑(他担心失去你的爱),失去思考的能力(因为妈妈无法代替他思考),也就更没有能力去完成了。最后,孩子哭了。孩子从这场游戏中不仅一无所获,而且,丧失了兴趣,你要是多次逼他,那么,习得性无助的感觉也来了,从此,看到拼图游戏就好像要他命一样。
第二个:付诸行动。你可能像他的兄弟姐妹一样,直接把拼图放到争取的位置,自豪的宣告帮弟弟解决了他的问题。或者,你只是快速的帮他完成,因为,你要赶快准备洗澡,讲故事,睡觉等下面的事情了。这时候,一个还没有放弃用自己的方法,还想自己得到结论的孩子会被气的大哭,因为,你剥夺了他潜在的快乐和成就感。
第三个:你作为母亲可以先专注的观察一段时间,然后,建议孩子再试试看。这很像你尝试给他喂奶,他吸不到奶,有了挫折感,焦虑不安,无法思考了。这时候,你作为母亲需要的或许只是安抚他一下,他的无意识和你的无意识又一次链接成功,就好像“双人舞”一样,一个轻轻的眼神,步伐就调整过来了。或者,你发现他还是不行,那么,轻轻的调整下拼图的方向,让拼图的形状和对应的缺口看上去更匹配,就好像调整下奶头的位置,孩子容易吸到。于是,孩子高兴的大叫,迅速的把拼图放进正确的位置。孩子分不清这是他自己的功劳还是妈妈的功劳,而更重要的是,我们作为妈妈,永远不会告诉孩子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也不会去和孩子争谁的功劳大。我们只会因为他们的成功而感到开心和愉悦。这个过程不能早熟也不能晚熟。早熟就是母亲在孩子没有思考之前就把拼图放好了,晚熟就是孩子已经放弃了,没有兴趣了,母亲在把拼图放上去。这个过程,母亲帮助孩子“看见”了他几分钟前还无法看到的东西,母亲帮助他发展了思考的能力。
恰到好处,就是母爱的精妙之处,也或许就是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不同之处。
最后,我们说,在第三种反应中,母亲潜意识的充当了“容器”的功能,将孩子混乱和焦虑的自我碎片,整合起来,在情绪上安抚,在思考上提升。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妈妈心中有着拼图的全貌,必要的时刻她代替了孩子的思考,发展了孩子的心智,她成为他的过渡性客体,也就是从孩子的内心主观世界过渡到外在客观世界的重要人物。从这个成功的经验中,孩子感到妈妈理解了她,也感到自己可以被自己理解,他体验到爱与被爱,他获得了成就感和踏实的自尊心。
完成论证。最后,奉劝不具备某项专业能力的母亲,比如说,钢琴,小提琴,绘画,心理咨询等的母亲,要承认自己没有这方面的“会思考的乳房”,当然,你们具备你们专业领域内的“会思考的乳房”。所以,就不要直接的去指导孩子这些方面的锻炼,而是交给专业人士去做,他们有责任教会孩子们。而焦虑的母亲们可以做的最好就是倾听你们可爱孩子的演奏,并且,不断的给他们眼神鼓励和口头赞美。
要是他们没有进步,那么,你就要换教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