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一场面临不断离别的演出。
玉兰是谁?是千千万万个你我的身影,一生在寻找存在的意义和活着的勇气。
生活之所以觉得痛苦,是因为还未曾失去。
开篇看这篇小说的时候,童年时的玉兰与林果,我就想起庆山还是安妮宝贝时候写的《七月与安生》,永远渴望着对方所拥有的温暖或者肆意洒脱。
我总觉得,人这一世,前半生永远在因不可得而怨怼,后半生都因了悟而珍惜。不是年纪越大脾气越好越淡然,而是岁月的增长让你更懂得你拥有什么就该珍惜什么。
假如玉兰一早就会知道那些离别:与林果、吴建、周老汉、张老太……那她,是不是会感恩上天,自己在与他们离别之前,还曾经拥有过与这些的爱恨纠葛?
蜕变是什么?是一场破茧成蝶的疼痛之旅。
有的人了悟,有的人终其一身,深陷思想囹圄,无法自拔。
玉兰一生内心孤寂,觉得生活毫无温情,所以更渴望得到温暖。但也因为渴望,在被给予温暖的时候越害怕去接受,害怕失去,所以宁愿未曾得到。
人的一生,越是失去什么,就越想拥抱什么,可同时,也越害怕去接受什么。
在我们的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别离,一次次远离他乡的生离,和一次次失去至亲的死别。
时光是最残忍的列车,所有你曾经深爱的人,都会被轻易抹去,即使你千般不愿,万般不甘,它依然不会有丝毫停留,片刻回头。
看着林果、周老汉、张老太一个个离去的时候,我想起余华的《活着》。在这里,我极力推荐无戒看看这本书,或者你看过,那么我希望你能从这本小说里,把生命的本质写的更加透彻。
虽然人生是一场修行,但我还是想说说我对这篇小说更高的期望:
也许是年纪渐长,我不喜欢安妮宝贝的颓废和让人悲观的价值观,她现在之所以改名为庆山,或许也有了跟我一样的感受。一部好的乡土小说,更需要让人来感受生命的张力。
在这里,我更愿意看到的是这样的一部小说:
虽然出身不幸,但却一直努力活着,努力创造幸福却一次次被生活抽打的遍体鳞伤的人,最终在磨难与痛苦之中得到蜕变的过程。这样的故事,更能让我们感受人性的挣扎和社会的现实。
生活并不是所有的爱都会给你一个人,生活只是生活,挣扎也是现实,不美好也是结局。
什么幸福?什么是不幸?
你觉得人生多艰是不幸,濒死之人却觉得你很幸福,因为你至少还能活下去。
这世界之所以美妙,就在于它即使让你千疮百孔,却依然给你留下一份希望和温暖。生活的千姿百态,也正式形形色色的人生演绎着不同的命运带来的色彩。
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我也同样想叙述自己的感受,那就是不要剥夺读者独立思考的权利。
经典之所经典,皆在于它只表述这人间百态,却并不道破作者的用意。感触之所以为感触,就是因为人人皆有不同的生活经历,观后所得也会大不相同。
小说里的那些顿悟,我希望能够让读者自己去感受,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携起一个故事时,我们都需要自己去体会每一处的情感,品位每一处的思考。
所以,我希望,小说就只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就好了,其他的,让我们自己去感受,何必要所有读者都得到你想表达的目的呢?一部好的作品,为什么会让千百人写出不同的体会?这或许就是原因。
一旦作者不断在故事之中灌输着生命就是一场修行,反而让会让读者从故事中脱离出来,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叙述者该达到的目的。
作为作者,你尽管说,作为读者,我尽管感受,这才是自己从你的作品里得到的感悟,而不是你觉得我应有的感悟。
作品目录在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