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正常化“同理”
首先,把那些绝对性、强烈性的字眼,转变成不那么严重、不那么频繁的用字。比如,把“每天都觉得自己要疯了”,尝试转变为:“有时候觉得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把“都是我的错”,转变为:“我希望自己能让所有事情都变好,但有时候做不到”。…
其次,撕掉那些胡乱贴在自己或者别人身上的标签,比如,一不开心就说是“抑郁症”、孩子活泼一点就说是“多动症”等等。正向的描述可以是:“我最近几天情绪比较低落”、“这个孩子好奇心旺盛、喜欢不停地探索和行动”,等等。
再次,把负向事实改变成主观觉知。比如,把“经过这件事之后,我发现自己是一个很阴暗的人”,改成“这件事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心也有阴暗面的存在。”
第三、增加可能性
意思是:把问题做一些时间上的限制,比如增加“曾经”、“目前”等词,把具体问题限定在过去或者现在,暗示现在或未来会有所改变。比如,“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一直都找不到工作”,改成:“目前还没找到工作这件事,让我对自己感到不满。”
除了问题的正向描述外,行动聚焦也是焦点解决中很好用的一种方法。
焦点解决的理念和叙事疗法类似,相信每个人是自己问题的解决专家,相信改变的目标是人们自己选择的,并且自身有资源做出改变。在这个理念的基础上,焦点解决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是:相信小的改变可以带来大的变化,因为小改变的发生是未来改变的动力来源。我们可以把改变历程具体化为许多可掌握的小步骤,因为比起大的变动,小的步骤更容易尝试、帮助人们恢复对生活的掌控感、点燃希望感。同时,小步骤的成功更容易带来正向情绪体验、减少负面挫折感,增强自我效能,从而带来情绪与行为改变的“滚雪球效应”。
你仍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推动小改变的发生,比如:“当情形好转时,最先可以看见的征兆是什么?当事情有所改善时,你想第一个可以做到的小改变是什么?”
设定一个好的行动目标,对于推动改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聚焦行动的时候,我们要尽量使目标具体、明确和行为化。可以像放电影一样问一连串的问题,比如:“目标达成后,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和现在有什么不同?”还可以用问题来促使当下就行动。 比如,“现在开始、做些什么可以让你逐渐达成这个目标?”一一一一
另外,还要注意让行动与目标在“可控制”范围内。也就是说,目标必须是可行的、而且是通过自己的改变能够达到的。事实上,就像我们前面学习过的那样,当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点开始变化时、整个系统的变化也就开始了。
其实,中国的先哲们早已在倡导和实践这一点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就从今天开始,确立一个小目标,迈出你的一小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