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港剧盛行之际,有一句话出现频率最高:“呐!做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
少年时,听到这句话总是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
那时候总梦想仗剑走天涯,哪里听得进如此浅薄的道理?这不就跟幼儿园阿姨给三岁小孩发糖,哄睡觉的套路一样吗?
我一直认为这句话就是那些不思进取之人为自己的平庸无聊找借口,恰如自己的父辈、亲友、熟识,一辈子碌碌无为,浑浑噩噩,没混出啥名堂。
这句口头禅,“只要开心就好”,摆明了就是他们为自己找的托辞。“开心?没钱没地位,你开心得起来吗?哭都来不及呢!”
而我,注定了要过与他们不一样的人生。
开心,岂能入我法眼?又怎能成为我的人生目标?
我要很多很多的钱,很多很多的爱,很多很多……
于是,少年的我一心只想往前追,总觉得我再努力些,再拼一把,赚更多的钱,住大房子,开豪车,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就会快乐,就会幸福。
但是,20年过去了,我发现人生根本不是那回事。
我们付出很多,放弃很多,才能实现当初梦想的零星半点,可这零星半点根本不足以弥补当初放弃和失去的一切。
我们总觉得自己不会重蹈父辈覆辙,其实他们遇到的问题我们同样会遇到,而我们处理的方式一点也不比他们高明。
我们走遍千山万水,渡尽劫波,寻找人生的真谛,不就是快乐和开心吗?
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何不在一开始就满怀快乐之心去认知和感受这个世界呢?
如果不快乐,要写作有何用?写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总希望写作换取金钱,名声,地位,以及种种可期不可期的荣光,究其深层原因,不就是一种希求得到社会和他人认可从而满足内心的愉悦感?
于是,我们拼命做加法,幻想把天平这一端砝码垒得再多,再沉,这样就会获得对面的金钱名誉,以为这样就会幸福快乐。
殊不知,我们总是本末倒置。
有位朋友说,他为了写作常常熬夜,想破脑壳,绞尽脑汁。这还不算,问题是无数次投稿,无数次被拒,好不容易过稿一次,他又担心稿费太低。如果这次点击率很高,就开始忧心忡忡下一次该怎么写,才能爆文。
整个循环下来,写作对他来说就是一片苦海,就算后面有了经济回报和粉丝,他还是苦不堪言,写作于他早就失去了乐趣。
劝他休整一段时间,朋友却说,好不容易打拼到这一步,休整一段时间岂不是前功尽弃?
我问他,你写作的目的何在?
答,赚钱。
问,赚钱的目的又何在?
答,开心啊,有了财务自由想干啥就干啥!
我说,那么你现在赚了钱,开心吗?
他很尴尬地说,不仅不开心,反而比没赚钱以前更焦虑。
写作本就是一件反省自身、愉悦身心、传播美好的事情,如果为了钱财名利地位去写作,岂非舍本逐末,怎么会快乐?又怎么写得出好文章?
相反,如果我们放下包袱,忘记名利,潜心读书学习,专注写作本身带给我们的快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可读性,相应的回报也会随之而来。
胡适先生说,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乎?
为了拼凑而写作,远非写作初衷,又何必提笔呢?
如果不快乐,要写作有何用?
如果不快乐,要写作有何用?《遇见未知的自己》作者张德芬就说过:想幸福,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
大学毕业以后,她成为台湾电视公司记者和主播,可后来她申请到美国大学的留学机会,就毅然放弃工作机会,出国进修了。
很多人替她惋惜,她说自己只是顺从自己的内心。
后来,她又得到一份工作,进入新加坡一家国际大公司,虽然升职很快,但她感觉非常不适应。犹豫很久,终于辞掉工作。之后四五年,“我为我的人生留了白”。
这期间,张德芬就是个单纯的家庭主妇,看书上课学习写作。后来,她写出了人生的第一本灵性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卖了一百多万本,现在还在热销。
她同样经历了追求多就是好的迷茫期,到最后,却“没有一个上师可以真正帮到我,没有一本书可以拯救我,没有一种法门可以带给我想要的那种自在和快乐。”
于是,她学会了放下,与诸多不完美,阴影,负面情绪好好相处,反而轻松无比,终于找到了幸福快乐的源泉。
其实,欲望被穿越之后,你会发现,所有的执念、追逐、不满都化作一个焦点:你最初的目的何在?
尼采有个骆驼、狮子和婴儿理论。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 ,这是一种 “我是”的 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我们梦想的人生,我们所爱的写作,是不是应该尽早回到那种圆融澄明的婴儿状态,这样,才有快乐可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