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大汉》开篇第一章讲的是汉朝的服饰。他使用的题目是“这里的人都穿开裆裤,你能入乡随俗吗”,是不是很吸引人呢?下面是书中关于“开裆裤”的介绍。

看到这里,我简单的做一下总结。那时的裤子分为两种,一种是穿在里面的裤子,被称为“裈”(kun),这种裤子是有裆的;另一种就是穿在裈外面的裤子,叫做“袴”(ku),袴就是书中说的没有裆的“开裆裤”。
那么袴到底什么样子呢?
我在网上查找了一下,了解到袴也有两种样式。一种款式的袴有腰身,腰身下连缀着两个裤管,只是裆部没有缝合。这种裤子的裤腰十分肥大,穿着时在裤腰闭合处会形成折叠,加上里面穿的裈和衣摆的遮挡,根本不存在现在小孩子穿开裆裤的暴露问题。

另一种款式的袴没有腰身,只有两个裤管,使用时通过绳带与裈的系带连接。

为什么要制作没有裆的袴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为了兼顾保暖和舒适。
做为外裤的袴,通常使用很厚实的材料,甚至在其中加入更保暖的棉花等制成,有的直接使用动物的毛皮 进行缝制。这样就导致裤子十分厚重,即使缝制手段高超,在裆部也会或多或少出现“夹裆”的情况,影响穿着的舒适,同时也不便于身体运动。而做成没有裆的裤子,这些问题就都轻松解决了。
古人的智慧很了不起吧。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剪裁,制作出了既实用又时尚的裤子。他们不是墨守成规,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大胆创新,让人十分敬佩。
现在是不是清楚了让人惊讶得差点掉下巴的“开裆裤”的样子了呢?有时古人开起玩笑来,也挺可爱的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