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塔斯马丹公园的街边小吃节
塔斯马丹公园旁边有座东正教的圣马可大教堂,外观不错,按建筑风格属于拜占庭式,主要是圆穹顶,下面很多小拱窗。
拜占庭风格就是东罗马君士坦丁堡那种建筑风格的。 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典型的拜占庭式东正教堂。俄罗斯的洋葱头就是受到这种风格的影响,又加了自己的特色,比如莫斯科红场上糖果一样可爱的瓦西里升天教堂。
有一天并不是礼拜日,一些人匆匆赶去教堂,我们好奇地跟在后面,教堂人快满了,还有人陆续进入,大家表情严肃沉重。
不禁想起了公园尽头的小女孩纪念碑。黑色的大理石蝴蝶前,铜制的小女孩抱着玩具娃娃,蝴蝶翅膀上写着“那时我只是个孩子”,此碑用以纪念在1999年北约轰炸中丧生的儿童们。碑前静静躺着一支白色的海芋。
教堂里的祷告与这些孩子有关吗?希望她们能在天堂无忧无虑。
没有和平的世界,只有和平的国家,和平的时期。
公园尽头一块拱形门牌写着:Streetfood Festival, 路边小吃,美食节呀。
牌子上印着布拉格产的啤酒Staropramen商标,1869年始于布拉格。原来是这个大啤酒品牌150周年纪念赞助的小吃节。
去过捷克的人都知道比尔森、百威,斯达诺拉曼也是著名老牌啤酒呢。
拱门望过去,正好是圣马可教堂。
公园里在搭建舞台,两侧的彩色小木屋在修整。美食节要开始了吗?问了正在修整的工人,后天下午开始。当然不能错过。
的确只是街边小吃。看起来像脏脏包的那种黑面包,卖相实在不佳,有个麻花辫姑娘在买。
这里也有现场制作棉花糖的,彩色的,几个孩子拿着棉花糖。
小伙子在火炉前现场制作肉夹饼,一些人排队购买。转了一圈,小木屋卖奶制品的,饮品 ,当然有啤酒,冰激凌看起来还不错,但天气太凉了。肉夹饼生意火爆,一直有人排队,放弃了。
看了一会儿热闹,音乐响起,只有音乐,也没有人吆喝吸引注意,舞台上出现一对双胞胎姐妹,打扮得一模一样,黄色的服装,一样的小辫子,跳起韵律操。
不多的座位,也没坐满,有两个讲粤语的人冻得瑟瑟地坐在那里吃东西。
远处草地上,唱诗的孩子聚集了一些观众。
家人条件反射地考虑成本,这得亏吧,除了卖肉夹饼的小伙子,收场租的话肯定得亏。呵!杞人忧天,兴许啤酒商赞助不收场租呢。不过真是冷清,没办法,人少,公园里其他三三两两休闲的人也不过来凑热闹,和国内一有热闹炸个臭豆腐都恨不能排出半里地去比不了,咱们人多力量大呀。
夏天举办这样的活动会热闹些。
第十三章 没建好的火车站 和 圣萨瓦教堂
坐火车到任意一站,不好就返回,好就临时住下,怎么样?
嗯~ 主意不错,这小脑瓜,不全是浆糊。
按地图到了火车站的位置,只有铁轨,没看到车站啊。就算不是高楼大厦,也应该有个正经房子吧,大小也是首都哎。地面上连个正常的房子都没有。地图错啦?
看到桥上有个女子在拍照,我问她火车站,她说她也不知道,她是今天刚从俄罗斯来的。赶紧试验一下我仅有的几个俄语词不会打嘟噜能不能被听懂,姑娘愣了一下笑起来,马上嘟噜嘟噜,这就尴尬了,听不懂啊,赶快“打死魏大娘”结束。
看到路边在搞建设,建筑工人的步态动作都很像中国建筑工人。中国在火车站也有工程?过去一看,是欧洲老人。全世界的重体力劳动者都一样啊。塞尔维亚的年轻人在咖啡厅里,老年人在工地上。好像国内也渐渐变成这样,工地上中老年人居多。
几个人背着行李一溜小跑进入地下,又有几个人匆匆进入地下。咦?过去看看。竟然是火车站入口。火车站在建设,临时搭个地下入口。难怪,作为首都火车站不可能地面没建筑。
不超过二十个人,也没几辆进出的火车。也没几个工作人员。
火车蛮漂亮的。有涂鸦的车身。也有大红色。正巧几个列车员路过,暗蓝色制服,背影严肃,红色火车相衬。
涂鸦,在贝城城市乡村随处可见。 路过一些偏僻之地,有趣的涂鸦会让人暂时忽略房屋的老旧。先天的艺术气息与贫富关系不大。
大概因为是临时的,所以一切都很小,小小的售票室,小小的卖东西的柜台,外面倒是配了几张很像样的桌椅供用餐。候车室小小的,只有几十个座位。乘客这么少不必假大空。
有条地下通道,好几个出入口,上到地面铁轨边的站台乘车,每条站台都有座位,站台上方是遮雨棚。中国,一般是从高处下到站台。
在站台坐了一会儿,没看到火车进出。出来回到地下通道时,迎面过来好几个老人都向我们打听什么,听不懂当地语言啊,而且我们也不了解情况。尤其一位牵着两个孩子的老人,看起来处境非常不好,不知道东南西北慌张的样子,真让人心酸,周围也没有工作人员,幸好一位路过的女士很好心地指点他从哪个出口上站台。中国火车站到处都有工作人员真是挺好的。
首都的火车站竟然如此冷清,出乎意料,也在情理之中。南斯拉夫之后,有些地方已经不再互通火车了吧,塞尔维亚国土面积又小,人口也少,不再需要那么多车次了。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是国家优势。
火车站外有条红色健身步道。几只乌鸦悠闲地啄食,这里乌鸦比较大只,普遍带着三角披巾花纹。在贝城还见到过漂亮的野鸡。
坐在步道长椅上休息时,有个憨厚的胖小伙和妈妈姐姐路过。小伙子长得脸蛋红扑扑,主动说起话来,他们去火车站,还比划着说他妈妈的腿有些不方便。我们其实已经累得不想说话了,还是马上打起十二分精神十三分笑容和小伙子寒暄问候。
对善良的人要回报以最大的善意。因恶成长是无奈,因善美好是选择。平凡人之间需要互相馈赠善良,共同营造局部美好。这是另一种抱团取暖吧。
路过圣萨瓦教堂,就是乘车卡上那个标志性建筑。东正教主教座堂,牧首区在修建。不开放,外观很不错。
这是世界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巨大的青铜穹顶,多个拱形小窗,典型的拜占庭风格。教堂庄重宏伟,白色大理石外墙,四座钟楼,四面均衡。从铁托时代之前就在修建,修修停停,到现在内部还一直没修建好,耗时耗资,想来应该很精美吧。
圣萨瓦教堂以是塞尔维亚开国君主的幼子萨瓦命名,萨瓦是塞尔维亚著名宗教首领,第二任君主的弟弟,利用宗教影响辅佐二哥登上王位。经君士坦丁堡大牧首允许,塞尔维亚建立了自己的总主教区,塞族独立,在巴尔干地区地位的提高,萨瓦被塞族人视作民族英雄,为纪念萨瓦而建立圣萨瓦大教堂。
教堂外公园成为人们休闲之地,老人孩子,蓝天白云,宏伟的建筑,安宁的画面。
附近有摆小摊的,卖书的,有站在草丛吹木笛讨生活的,有老妇人坐在长椅上唠唠叨叨的,不知在说什么。两个结伴路过的少年,忽然停下,翻翻兜,走回去,给了老妇人零钱。
经常在贝城看到乐善好施的少年,一座有温度的古城。
第十四章 录下多瑙河之音
清晨,散步去多瑙河。
太早了,一路上,只有一家早点店铺在营业。两位年纪很大的女士在忙碌,见我们进来异常惊讶和热情。
在店内吃了两位竭力推荐的手工奶制品小食,和掺了鸡蛋的东西。我很不习惯这个味道。家人感觉还可以。一位女士从柜台出来,关心地询问感觉怎么样? 还好吧? 当然要说好了。她开心地回去了。
赞美是个好东西,能让双方都愉快。非原则问题,戴个高帽又何妨? 生活不易,乐呵乐呵得了。
走过废弃生锈的铁轨,抄近路进入红楼居民区。出来就是健身设施,河堤到了。妥妥的多瑙河河景房啊。
老人总是起得更早。河堤下的台阶上,坐着几位老人低声聊着天,不时提高嗓门朝远处钓鱼的老人喊上一句。
大金毛温顺地哈吃哈吃走过,后面跟着遛狗的老妇人。
清晨的多瑙河比白日清澈了许多,微风吹拂,波纹轻轻荡漾,水鸟在上空盘旋着伺机扑鱼。一夜沉淀,静水流深,回归自然。这是多瑙河属于自己的时刻。
沿河慢慢走着,听到清脆的叮咚声。俯身仔细听,再换一段河岸,河水击打着河岸,发出有节奏的声音,每一段都不同,或快或慢,或清脆或混元。多瑙河真的会唱歌哎!原来,多瑙河在做自己的时候,如此轻快欢乐。
用手机录下一段多瑙河之音,回放时有风的杂音。无风的时候,听到:叮叮咚咚,和着波涛涌动的哗哗声,大自然的旋律。《蓝色多瑙河》就是这样被启发的吧。
家人在台阶上看捕鱼。我沿河慢慢走着,录下我的多瑙河之音。
河堤上有晨练的青年跑过,互相挥挥手。
一个非常卡通的小男孩儿,看起来四五岁,黄黄的头发,红色的衣服,家长领着,出现在河堤上。我朝小朋友挥挥手。
“口呢叽哇”。清脆的童音主动问好。
哈,西方人分不清东方人是哪国的。这里有很多日本人来吗?
“你好!你好!”我笑着回应。
“你好!” 清晰还有点奶气的童声,像个小喵喵。这也太可爱了吧。小不点儿掌握多国语言呢,啥家庭。哈!
后来发现,意外把可爱的童声录下了。这部多瑙河之音是纯真与自然的合作旋律。点开听听,好可爱的小朋友。
和家人静坐台阶看捕鱼。
很奇特的捕鱼方式。老人用矿泉水瓶装了半瓶水,奋力抛向河中,拉着网绳,沿着河岸走一段,收网。
河堤上,人声渐起。
河水开始翻涌,轰鸣声传来,飞鸟惊起,飞向岸边。一艘大货船缓缓驶来,吃水这么深,应该是拉沙石的船。河水被搅动得浑浊起来。等不到平静,又一艘大货船驶来。一艘快艇傲娇地滑过。
多瑙河属于人类的一天开始了。
第十五章 萨瓦河边的年轻人
又一个清晨。我们沿着多瑙河走到萨瓦河吧。好的呀!
路上,遇到了身着僧袍的武林师徒。这么多武林师傅在贝城?攀谈后得知,大公街遇到的就是他们。来贝城做交流的。路人互相惊异地对视,频频回头。想来是师傅的东方武林装束惊着他们了,功夫大侠来啦。
走到旧铁轨,不远处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孩子向我们挥手,互相致意,大家都笑起来。
天气晴好,阳光暖暖的,坐在多瑙河岸的长椅上发会儿呆。旁边的长椅上坐着读书的少年,那份专注充满希望。
堤上堤下,随走随停。路过一间间还没营业的咖啡厅。网球中心,一些服装专业的年轻人在奔跑着打球。
萨瓦河边,有家咖啡厅开始营业了。太阳大起来,露台座位都撑起了遮阳伞。女侍者正穿梭点单。慢慢喝着咖啡,看着周围。塞维尔亚咖啡谈不上多好喝,性价比很高,才十几块一杯。
隔岸看去,萨瓦河对岸树林茂密,几座小木屋散落在河边,大鸟飞来飞去,一派悠然的景致。
萨瓦河与多瑙河交汇处,河水颜色界限分明,近处的一半混浊发黄,远处的一半发蓝,清了许多。
一阵喧闹声中,一大群年轻人扛着道具来了。看起来像大学生。原来今天是星期六。
统一青春着装的女生们开始摆放桌椅,分发宣传单,一会儿就吸引了一批孩子,大家围在一起做手工,绘画。
四五个男生准备在两个灯柱之间拉起宣传横幅。还有一个男生在一边拍照,对活动做记录。
青春律动让古老的萨瓦河显得年轻起来,这些是萨瓦河畔未来的风云人物吧。
男同学们渐渐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当然不是因为帅。失败,讨论,再失败,再讨论。拉个横幅如此轻快复杂么。协作和认真值得肯定,就是不得章法。
咖啡喝完了,还没挂好。身处其中肯定起急,置身事外就看着有趣。
此情此景,可以佐餐。再来杯咖啡,我又进店选了冰激凌。坐看萨瓦河风云,和她身边的未来风云人物。
大环境造就的,还是天性如此呢,一些欧洲人做事慢得不可思议,时间是不要钱的吧。我们从小就接受多拉快跑,时间就是金钱的教育。也习惯了眼前的一夜巨变。比如家门口看晚霞不错顺手拍了张街景,第二天一早,过街天桥没了,路边也整修得好像就不曾有过桥,我也算无意间给那天桥拍了个遗照,功德无量。
学生们的认真劲儿很动人,拉条横幅都看出工匠精神了。慢工未必出细活,终于,有些褶巴地完工了。半个多钟头,真服气。
耶!成功!摄影师来拍照记录,没有人焦虑效率的问题,大家很嗨皮,这心态,嘿。
横幅上是宣传环保的主题。看起来是大学的社团活动,呼吁保护环境,从小朋友开始抓起。
疫情期间,人迹罕至之处都得到惊人的自然修复。人类就像在大自然的客厅里搞破坏的熊孩子,反客为主了,再不守规矩就要被赶出地球了。普通人连低阶外星球也上不去,去了也恐怕不是奴隶就是食品。我等普通人还是要好好爱护地球的。。。
第十六章 向往上海的英俊青年
就要回程了,新房东的男友提供送机服务,十五欧。感觉很方便。
再次溜达大公街。街舞小伙高难度动作吸引了孩子们。小孩子调皮地和商场人偶互动。
晚上,一辆雷诺SUV,来到楼下,一个可以称得上很英俊的高个子青年下车,伸手朝我们走来,握手问候之余,我们都有些意外,没想到房东的男友颜值这么高,而且看起来性格外向很有趣。
上车之后,英俊青年开启抓紧聊天模式。
“玩得怎么样?塞尔维亚怎么样?”
"为什么去机场这么早?其实可以再晚一点,因为机场很小,人又很少,不会花费多少时间。"
"什么?打算逛一下机场的店铺?噢,你会发现什么都没有,真的很小很小。"
"噢!中国很大,非常大。塞尔维亚很小,非常小。”
我说这里很美丽。他开心地笑起来。
“下一站去哪里?”
我们说莫斯科转机回北京,贝尔格莱德没有直飞中国的航线。
“政府正在申请到中国的直飞航线,以后会有的。”
“半个多月前,我们的总统去了北京,和你们的领导人见面。” 他竖起大拇指。
“中国有个钢厂收购了塞尔维亚一个钢厂。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塞尔维亚,修路,工作,旅游,开公司。所以,会有直飞的,这很重要。申请起来很慢。”
我知道他说的是河钢。真的是挽救了一座小城镇的就业,那个小城几乎所有人的生活都和钢厂有关,相应的配套民生,也因此而焕发生机。
听说了河钢的故事。 比如,曾有一名员工离世,按收购前的美国做法,就是赔偿结束。当然也正常,价值交换结束了。中方慰问家属时发现他家庭困难,在发放抚恤金的前提下,征求其未踏入社会的儿子意见,是否愿意到钢厂的培训学校学习,毕业后进入钢厂工作。这带给其他员工极大震动。连塞政府都专门为此做出评论,作为中方人性光辉的典范。
还好路上基本没什么车,不然司机总说话也不安全,看得出小伙子真的很想多了解些中国的情况。果然是这样呢。
“我喜欢敲棉。”
??敲棉?
青年侧头看到我们面面相觑的样子,马上用手做出往嘴里扒饭的动作。我立刻明白了,他说的是炒面。哈哈,我们英语发音想来也是这么有趣呢。
“我喜欢中餐,我自己做炒面,我在学习做中国菜。我知道宫保鸡丁,但那个太难了。”
宫保鸡丁在外国人中名气够响的,KUNG PAO CHICHEN。他以为是爆炒鸡肉,还真对了,就是爆炒。
宫保非宫爆,宫保是清朝官员的一种品阶,四川丁总督,官称丁宫保。他家有个来自济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一个厨子,擅长爆炒鸡丁。宫保鸡丁就这么来滴,这位总督自己也想不到会因为一道菜闻名海内外。
“你们是做什么的?我是牙医。”
“我有同事已经去了上海工作。我们保持联络,他们说上海非常非常棒,非常非常现代。他们大概收入一万到二万人民币。而在这里,现在的经济情况,这个职业,我们没法达到。”
“我也想去上海看看,为什么不呢?我在学习自己做中餐。你知道吗?我能用筷子吃面条。跟着电视学中文,看中国频道,中国节目。”
CCTV国际频道有个节目,“远方的家”,我们在这个节目上看到了塞尔维亚。不过他不知道这个节目和这个频道。
然后,英俊青年说了几句中文,发音非常好。我很惊讶,问是在中文培训学校学的吗?
“不是,我知道有孔子学院,还有一些中文培训学校,教塞尔维亚人中文,也教中国人塞尔维亚语。我只是看电视。只要有时间我就看电视,听,跟着学。现在还只能说一点点,去上海之前我要多学一些。”
我们夸赞之余,心想,是个有追求的青年,难怪沉稳中透着英气呢。
“北京也很好,首都当然应该非常好,听说北京非常大,比上海还大。我也会去北京看看,去长城。但希望将来能在上海工作,听说那里机会更多,而且我有同事已经在那里了。”
“你知道一带一路吗?” 我问。
一带一路在国内听起来好像就是个名词解释,是个复兴路上的宏伟计划,出国后会发现有一些措施已经在国外具体实施了。
他说不知道。“我建议你向你们国家的使馆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情况,中国应该是欢迎有技术有学识的人才的。”
后来看新闻有个塞尔维亚酒鬼在四川乘车不给钱还打了司机,被驱逐了,这样的货色当然不欢迎。外国人来中国应该再加一条,有人品。
一路上,小伙儿不时感慨:中国很大,非常大,巨大。噢,你们要去莫斯科,俄罗斯也很大,非常大,巨大。
小国对于大国真是发自内心的羡慕呢。
也难怪会羡慕,中国真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幅员辽阔,地形多样,山川迥异,经纬纵横,四时健全,景色丰富,各种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甚至同一个民族,不同地域,也不同餐饮,不同风俗。
走遍中国,一辈子也未必能实现,吃遍中国,对中国人也是想起来就流哈喇子的梦想呢。
眼前的塞尔维亚青年对中国对上海如此热切,出乎意料。
我一下想到了中餐馆里的年轻人们。有多少是因为心存中国梦而来的呢?有多少人吃的是对中国的向往呢?
不远的路程,聊天意犹未尽。小伙儿下车握手告别。候机时,收到房东的信息。她说男友非常感谢我们的建议,他们会去做些了解,今天的聊天非常愉快。
我是那么喜欢日出日落时分,俯瞰大地,云霞浩然,山河如画,尘世如烟。
不大的候机厅,只有三个中国面孔。一个中国小伙,随身瘪瘪的电脑包,正安静地打坐,一看就是个飞来飞去的IT侠。
有位塞尔维亚中年女性,一直在看我们。
在莫斯科的摆渡车里,那位中年女性来到我们身边,问我们是中国人吗?是要去上海吗?听到我们是去北京,有些失望。她独自去上海,第一次去。
上海魔都的称号真不是白来的,实力吸引。
第一位房东姑娘,说她想去中国,想去看北京。我们保持了联络。我告诉她,保持距离戴口罩真的很重要,中国可以携带绿色健康码出游了,希望她的国家很快也会好起来。她发来信息。
六月塞尔维亚会放开周边黑山等四国边境。互相旅行也可以期待了。这是个热心的房东,单凭她乐于助人的一点,就会令你对塞尔维亚产生好感。
车流熙熙攘攘,让人感慨万千。
高速上大货车奔忙着,经济命脉流动起来。
曾经厌烦的喧闹,如此生动美好。
感恩各条战线的将士们,感恩一切永生的存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