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自我导向行为》,这是易仁永澄老师英雄阅读团第五期『自我』主题中的一本,这本书的中文版是第九版,由2009年人民大学出版社,现在已经买不到了,网上的二手书都能卖到4百一本,订了几次品像都不好。好在还有影印版的,有电子版的。在网上还搜了一下英文版的,现在已经到了第十版,可见也是一本神书。
本书的宗旨是帮你了解一个行为理论,指导人们通过练习掌握自我分析的技能,提供关于如何实现目标的精确知识。最重要的目标是帮助你更好地自我决定,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自我调节的理论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行为的“标准”;我们都具备“感应器”去观察自己的行为实际上是什么样子;“比较”则在我们的标准行为与实际行为二者之间进行;而当我们感知到二者间的差距时,我们就会被“推动”着去改变它们。激发人类活动的能量则被认为是来自于由食物所提供的物质能量或“注意力”。仅仅是对一个问题领域的“注意”就可以激发我们对其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比较。另一种激发活动的能源是“情绪”。当你将自己的行为与标准行为进行比较时,令人愉快的比较结果能让你产生乐观或幸福的情绪;而令人失望的比较结果则激发了诸如挫折感、泄气或压抑之类的消极情绪。这会进一步影响到目标的设定,你会提高或降低标准。
我们都知道有许多行为并未得到有效的管理。根据控制理论,其原因在于,当缺乏行为的标准,当我们未对自己的行为加以注意,当我们未将其与标准加以比较,当我们未采取行动以让自己的行为与标准一致,我们就不能期待自己的问题行为得到改变。
控制理论的挑战
首先,心理及行为系统远比机械系统复杂。一个恒温器用接通或断开电流就能实现调节。但当一个人发现了标准行为与实际行为间的差距时,他(或她)则必须在成千上万种选择中进行抉择,而控制理论却无法指导我们进行选择。
其次,当一个人接近目标并对目标所涉及的实际情境有了更好的理解时,位于复杂的人类行为中的“标准”或目标就会不断地进行调整,即目的、意象、期望及价值观都促使标准不断进化。
再次,挑战在于激发并不总会成功。我们可能永远也学不会达到标准的行为。
最后,在自我导向改变的实践中,控制论受到一个事实的限制:并非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自我调节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