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变现之前的最后一步
大家都是善于学习的人,头脑里都有不少精妙的理论。如果把这些理论拿出来变现肯定是一笔可观的钱。那么问题来了:从理论通往变现的桥梁是什么?答:是执行力。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执行力?答:笑来老师专门有一篇文章讲过。而今天,我要借用《自我导向行为》这本450页的书再讲一遍。
2 一句话描述 《自我导向行为》
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我选这句话:增加你的执行力的30个窍门,亲测有效。
3《自我导向》结构概括:三步曲
A了解自己身处的情境(环境),修改自己身处的情境
B了解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行为
C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改变这个后果。
举个例子:某小朋友前一阵由于得了鼻炎,鼻子不舒服,他就不断的“挖鼻孔”,给人看到了感觉很不舒服。但已经养成了习惯,总是不自觉的去挖。如何改掉这个行为呢?
A:了解自己的情境。他在什么情境下会挖鼻子?人少且鼻子痒的情境下。于是我给他建议:可以继续挖鼻子,但增加一条:照着镜子挖。
这里的情境由“没人看见自己出丑”变成了“自己看见自己出丑”了。这位小朋友观察到自己到“丑态”,有点“不忍心”。
B了解自己的行为并改变。我告诉他:你下次鼻子痒了,手肯定“瞬间”就会放到鼻子跟前。然后呢,按一下鼻子,揉三下脸。用按鼻子代替挖鼻子,用相似动作代替不好的动作,避免“剧变”,减小阻力。
C观察结果并改变结果。我告诉他,能成功完成一次,就在一张纸上写一个+1奖励。这属于记录自己的进步。以前他不挖鼻子,没有什么结果;但挖鼻子结果是“舒服了一点”。现在他不挖鼻子有了结果:获得奖励+1并让脸感觉舒服。
一开始这位小朋友还是频繁的挖鼻子,后来就逐渐少了一点点。几周后,他已经很少挖鼻子了。
这个方法可以很好的改变别人的行为,也可以很好的改变自己的行为。
4.冰山一角
以上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真正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总会遇到几十个“意外”情况。不过这本书对各种意外都有准备,都有“提前解答”。
例如,如果自己制定的动作自己不能完成怎么办?
答:不要有任何自责,而是降低行动难度。
例如,自己压根懒得改变自己怎么办?………下一篇文章我们再仔细分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