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看到“水知道答案”这句话,是曹老师的qq签名,觉得好诗意!可怎么还带着一点子诡异?过了很久很久,又想起来时就好奇地问了,才知道这是书名。唉,孤陋寡闻啊!过而改之善莫大焉,这不,马上就从图书馆里借了来,却拖到前天才看完。看样子,日本人江本胜并没有想到这书能大红大火,所以2和3一看就是计划外的产物。不过,咱打印首页不标页码也是常有的事,呵呵。
水知道答案?看书后有什么感受?你看看这题目就知道了:水知道答案?这个问号表明我在将信将疑中。
书的内容就是记叙作者江本胜对水所作的一项神奇的科普试验,同时发表一些自己对这世界的看法和感受。这个试验就是通过对没有污染的天然水说不同的话,播放不同的音乐,然后拍摄了很多张前所未见的水结晶照片,说真的,图片真好看,忒养眼。而本书的宗旨是通过照片与文字告诉世人: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
水能看:当水看到(在水容器上贴上不同语言的标签,都能引起反应) 世界各国语言的“爱和感谢”时水结晶的形状非常美丽,而恶意的诅咒如“混蛋”则使水大惊失色,水结晶丑陋不堪。
水能听:当播放不同音乐时让水听时,水结晶会产生不同的形状,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与藏传佛教音乐,阿根廷的探戈舞曲与印尼巴厘岛的土风乐曲都引起水结晶的变化。
水知道生命的答案:因为人身体的70%是水。而每个人的语言是心灵的展现。对于生活所持的不同心态,会改变人体,并在身体的外在形态中表现出来。拥有积极健康心灵,他的体魄就相对健康。健康的心里意念和意识决定了健康的身体。
水知道答案?水知道答案? 水知道答案?
我读《水知道答案》后的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的初衷很美好,他意欲表达出这样一个理念:使用不同的语言,对世界的改变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应该采取积极的语言,让事物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比如在教育孩子时,多用商榷的口气,少用命令的口吻),从而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怀有一份爱与感谢之心,从点滴做起,创造我们生活的美好世界。再大而化之,就是在劝人向善,与人为善,以减少世界上的战乱、纷争、种族歧视、欺压弱小、污染环境的行为,使热爱、奉献、感谢、善良、和谐这些美好的概念能都盛行。
然而,这些美好的终极目标真的通过一滴水就能做到吗?我表示深切的怀疑。
对了,书中还有一段,我看时不禁笑出了声。作者说人的意识可以“消云”:只要想象从自己心里向云朵发出了看不见的波,对云说:“云不见了”,并说:“谢谢你。”按照这个顺序做,云就会在几分钟之内消失。作者由此得出结论说:“人类意识的能量,具有强烈的影响万物的能力。”天空中的云朵,会因风而时聚时散,它需要人的意识的参与吗?而试图“用语言或思想改变水或其他物质的性质”的想法,这也太荒谬太夸大意识的作用了吧?怎么就令人联想到了国人在搞法轮功的样子呢?伪科学的范儿挺足。
也许亲自做一个书里提到的实验可以释一部分疑:在三个不同的瓶子里装上米饭,对第一个瓶子每天说“谢谢”,对第二个瓶子每天说“混蛋”,对第三个置之不理,结果:三个瓶子里的米饭依次呈现发酵似的样子、腐臭变黑和腐烂得更快。作者得出的结论是:米饭也通人性,对它置之不理,就是对它最大的伤害,所以腐烂得更快。
哎呀,我家最大盆的绿萝正在枯萎,要不要我每天赞美它,试试看?
想知道作者是怎么拍出水结晶照片的吗?摘抄其方法如下:首先将各种水分别放到有盖的玻璃器皿中(刚开始进行实验的前几年,每次要用100个玻璃器皿),然后放进冷冻库冻上3个小时。这样在玻璃器皿中会形成直径大约为1厘米的冰块。将光线投射到一个个凸起的冰块上,用显微镜观察,就能看到结晶。当然,在每一个玻璃器皿上不会出现相同的结晶,有的甚至无法形成结晶。统计这些结晶,并制成图表后,就能了解水的性质,诸如哪些水会出现类似的结晶,哪些水根本不会形成结晶,还有哪些水只能形成一些破碎的结晶,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