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简书电影院想法
《狗十三》:你成为父母期待的样子了吗?

《狗十三》:你成为父母期待的样子了吗?

作者: 禄指 | 来源:发表于2018-07-02 18:13 被阅读126次
    《狗十三》

    第一次看到这个电影名,我以为它是对一个人的蔑称。看了电影后才知道它指的是一只狗和一个十三岁女孩的故事。“狗”是“爱因斯坦”,“十三”是十三岁的女孩李玩。

    这是一部关于青春成长的电影,不少人看完后都直呼看到了自己成长的影子。我们都是从不懂事的孩子变成懂事的大人的。

    当我们还是不懂事的孩子的时候,我们像一开始的李玩一样,会为了一条狗的丢失而弄得家里不得安宁,于是父母为了让我们懂事,开始动用他们的手段,就是老话说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我打你是因为我爱你,”这是很多孩子都听过的话,类似的还有“我怎样怎样还不是为你好。”于是我们在父母这种为我们好的关爱下逐渐懂事。像后来的李玩一样,在父亲为她举办的庆祝宴会上,她吃下了叔叔为她特别点的狗肉。如果是以前,她可能会发作,不吃,但现在她“懂事”了。

    《狗十三》

    我们的家庭教育,父母只把自己认为好的给孩子,而不问她们需要什么;把他们认为不好的从孩子身边拿走,不管他们需不需要。

    李玩英语不好,父亲让她放弃了她喜欢的物理,而给她报了拖她后腿的英语。奶奶认为牛奶对身体好,让她喝牛奶。狗伤人,把它送走。饭桌上让给伯伯敬酒。这些都是李玩不喜欢的,但父亲做了。

    在父亲的这种压抑下,李玩逐渐变得懂事,她的英语成绩得到提升,她没有因为多出来个弟弟而大闹,而是平静的接受了,她吃下了叔叔为她点的狗肉。

    中国的父母总是这样,打着“为孩子幸福的名义”,强迫孩子去做自己不喜欢但父母认为那是对他们有好处的事。孩子们的天性在父母的这种压抑下,逐渐磨灭,棱角也逐渐的被磨平。当孩子得到父母认为他们应得的金钱,地位,名利时,他们也许已经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了。就像李玩得奖一样,她的表现很平淡,没有向父亲提什么要求,只是希望知道“爱因斯坦”被送到了哪里。

    父母期待的方向,成了我们成长的方向。很多时候我们所追求的或许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只是父母和老师说,那样东西对你有好处。像现在的父母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和兴趣班,可能这并不是孩子想要的,而是父母认为这些对他们的成长有好处。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们选择的可能不是自己喜欢的,而是父母认为有前途的专业。

    《狗十三》

    其实,如果仔细回忆,会发现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我们自己做选择的机会其实很少,大部分是父母期望或是父母帮我们选的,如果你不是,那么你是幸运的人。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地位作用,但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又很难做到,因为其中包含着亲情。就像李玩因为“爱因斯坦”丢失而闹得家里鸡犬不宁时,爷爷说了一句话:“家人在你眼里还不如一条狗。”用亲情压迫下的家庭教育是扭曲的。“爱因斯坦”是李玩的情感寄托,父亲害怕她孤独,不是自己来陪她,而是用一直狗来弥补这种陪伴。李玩从小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父亲给她的只有生命,金钱和他对李玩地位期望,李玩从他那得到的亲情是有限的。对一个人最大的关爱不是物质,而应该是感情。

    李玩的父亲给她的多是物质,而少了感情。送她溜冰鞋让她开心,用金钱弥补自己的过失,为她举办获奖宴会。而答应陪她去看的天文展览却一直没有兑现。这也是很多家长典型的做法,用物质的给予来弥补感情的陪伴。

    家庭教育要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但又不能用亲情束缚孩子。被亲情束缚住的孩子,成长是有缺陷的。他们在做选择时,总是以父母的期望作参考,而压抑了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父母不应该把孩子雕塑成自己的作品,而只是为他们提供材料,让他们成为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星梦清冰:想问哪里可以看这部电影,国内不是被禁了吗
      • 行走的自拍杆:没能成为父母期待的样子,也没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禄指:@行走的自拍杆 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努力吧!

      本文标题:《狗十三》:你成为父母期待的样子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pl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