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更的第10天。
支撑一个创作者根本的元素,我觉得是其思考的广度与深度,而在大脑放空的时候,我们更加容易进入高质量的思考状态,这大概就是创作者们容易在洗澡、跑步等活动时迸发灵感的原因之一吧。
很荣幸的是,我与我很崇拜的作家村上春树一样,都喜欢跑步,以及在跑步这一过程中进行思考与感悟。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中,村上树给我们讲述了许多他生平遇到的趣事,而驱使他把这些趣事记录下来的动力,便是他跑步时那段大脑放空的时间。
在跑步这一领域,我是一个菜鸟,没有对跑法、姿势的研究,也没有对众多装备的对比选购,我想跑,便换上那双陈旧的NIKE,绕着学校的操场跑了一圈又一圈。每一次跑步,对我来说是一段精彩的旅程,也是一场纯净的修行。在开始的那段路程,我一般会注意看周边的环境,以及与我同程的跑者,有的人脚步轻盈,面带轻松地迎风奔跑,有的人则大汗淋漓,拖着沉重的步伐从我身边跑过,留下坚毅的背影……我以旁观者的姿态去观察眼中所及之处,殊不知自己的身体已经悄悄加入,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我的内心还不愿意思考复杂的话题,它待在现实的地板上,与树木共舞,与微风轻歌。
惬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轻松的脚步伴随着日益增多的汗水,逐渐变得沉重,而思绪与其相反,它化成一缕轻烟,随着风儿一同扶摇直上。我习惯在这个时候开始思考,因为身体疲惫时,灵魂才会显得轻盈。坦白来说,跑步时的思考重要的不是思考的内容,而是思考本身。跑步时的思考让你感受到真正的“空”,在这“空”里面,你会获得一次能主动往里面放置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机会。我乐于思考自己,不过涉及到自己的话,与其用“思考”一词,不如用“审视”更为到位。“或许我不该仰望天空,应当将视线投去我的内部。我试着看向自己的内部,就如同窥视深深的井底。”村上春树在他的书中写道。是的,我们乐于把目光落在万物上,但只有看向镜子时,我们才能窥见自己的模样。审视自身的方方面面,可以重新认识自己,熟悉自己近段时间的变化,还可以通过这个方式,去平复自己的情绪。心情烦躁时,一道声音总是会在我心中响起:“去跑步吧,跑完就没事了。”而事实上,跑完步的我不仅是身体舒服,心上的烦恼也被一扫而光。虽然烦人的事情仍存在着,但庆幸的是,我有了面对这些事情的勇气与决心,而这一切都是拜跑步,以及跑步时的思考所赐。
跑完步之后,我会在操场上走上一两圈。思绪像是刚熄火的灶台,即使没有了热量供应,但它的表面仍有着滚烫的温度。趁着这余热,我喜欢在此进行总结。思考后的产物往往不是一个整体,更多时候是东一块西一块的碎片,那些碎片像是天上的星星,只有用线连起来,才能勾勒出一个个美丽的星座。总结不仅仅能让自己的认知更清晰,还能把自己的思想再升华。
“人生来如此,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怎么也坚持不了。”在书中,村上春树的这句话令我印象十分深刻。我不知道自己是喜欢跑步,还是喜欢跑步时思绪飞扬的感觉,但这两个习惯,我已坚持了不短的时间,那么总归是都有好感的。
思考与奔跑之中,犹如顺风而呼、顺流而上,我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在自己选择的那条路上一直一直地跑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