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关于五四文学

作者: 寻香V | 来源:发表于2022-12-09 12:20 被阅读0次

前言

先记住这个日期:1919年五月四日。了解五四文学对于写作者而言,既是承前启,也是启后,梳理这段文学史对文学史和文学观念有着重要意义。

大体脉络如下:

1917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是“五四”文学革命发难的第一个信号。

1917年2月于《新青年》2卷6号刊出胡适的8首白话诗词后,又于1918年1月《第4卷第 1期开始发表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的白话诗创作,后来鲁迅、李大钊、陈独秀等人都参加新诗创作,以此向旧文学表示示威。

1918年 5月,表了鲁迅的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白话小说,接着又发表了《孔、《药》等,“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稍后,郭沫若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了《凤凰涅槃》等后来收在《女神》中的大量诗篇,也都洋溢着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和狂飙突进的时代色彩。以描写被压迫人民生活的痛苦和反抗为特征的彻底的民主主义思想,渴望创造新的生活的朦胧的社会主义倾向,给新文学创作带来了迥异于旧民主主义文学的崭新的特色。

五四”新文学运动

时间

1917年初至1919年

倡议

新文学

起点

《新青年》杂志

代表作品

胡适的尝试集 ,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

特色

胡适、陈独秀、周作人、李大钊、鲁迅他们处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旧民主革命交替,封建王朝解体和共和交替时代,青年心理的时代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努力探索中国的新出路,他们深感中国传统古典文学对人精神的闭锁和弊害而要求文学革命。这是处于历史中间地带的知识分子常有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义和良知意识。

周作人 “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其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 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

《苦雨》堪称周作人的代表作——“雨”与“风”一起构成了周作人散文的“基本(单位)意象”,以此为文题或书名的就有《雨天的书》、《雨的感想》、《风雨谈》、《风雨后谈》……等等,《苦雨》即是第一篇,而且似乎成了周作人的传世之作。周作人自己也以“苦雨”题名书斋,称号“苦雨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使用的是“书信体”,借着这一“私人化”文体,叙述更显得娓娓而谈。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

1925年出版的《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其后,相继创作有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1932年) 、《桥》(1926-1937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1947年)(后两部都未完成)以及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若干,且后三者皆有极高的造诣。

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将六朝文、唐诗、宋词以及现代派等观念熔于一炉,并加以实践,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并且做到了语言与意象的完美结合,通过精准的描写,应用比喻、通感等文字技巧,表达出常人难以表达的文字情感,烘托出人物的复杂内心,这是张爱玲作品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她之所以具有如此精准的语言把握能力,和她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分不开的,这在张爱玲的中篇作品中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体现。如在《沉香屑·第二炉香》中,有这么一段关于情境的描写:  “……墙里的春天延烧到墙外去,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杜鹃外面,就是那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  这段景色描写华美至极,给人营造了强烈的色彩对比感,甚至使人产生一种身处梦幻的真实感觉。张爱玲用各种看似不协调的色彩,渲染了气氛,给读者烘托出一种奇幻的景象。这种语言营造的华美景色描写并不是空洞无味的,映衬出了作品的主题和当时人物的心理,为主人公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时的模糊意识和心理的恐惧感进行了铺垫,这样的描写,对于情节的转折具有非常重要的衬托作用。

还有朱自清,胡兰成等。

一、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一)文学革命的兴起  “文学革命”的正式提出是一九一七年二月。

1、 肇始于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需要。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旨在打破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专制主义文化对人的精神束缚)。五四精神一是主观精神,二是人文精神,三是启蒙精神,四是科学精神。民主和科学是两面大旗。 

《新青年》: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时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创刊号登载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一文,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端。早期所刊文章全部为文言,1916年起,白话文开始增多。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1917年编辑部迁到北京。1920年编辑部迁回上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1923年迁往广州,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由瞿秋白主编。1926年7月终刊,前后共出版63期。  最早《新青年》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评论刊物,是青年的总动员令,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重在“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后提倡文学革命陈独秀、胡适等在上面发表文章和通信,初步宣扬了文学革命的理论基础,还广泛介绍了俄国等外国文学,以及欧洲文艺复兴后的文艺思潮。1918年5月第四卷第五期上发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新青年》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发端。  

主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周作人、傅斯年等(都是学贯中西、学养深厚,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青年知识分子)  陈独秀:《敬告青年》,是新文化振聋发聩的宣言书。向青年提出”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伪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六点希望。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文学而新政治、新社会;要写平民、写实、社会的文学,废除贵族、古典、山林的文学。”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触及文学形式而忽略人心和精神的变革是其局限。陈独秀主要以一个社会革命者来谈论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阐释文学的进化论,提出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号召。《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胡适主要侧重于语言、形式等文学外部因素谈论文学变革。  

胡适(1891-1962):诗人、学者。1891年生于浙江绩溪,1904年到上海读书,信奉进化论。1910年考取清华学堂庚款留美管费生,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修习农学、哲学、文学,师从主张实用主义哲学的哲学家杜威。1915年获博士学位,1917年毕业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务。1938年任驻美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名誉顾问,哈佛、哥伦比亚、加利福尼亚、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获得过35个博士头衔。1958年回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一生在文学、哲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等方面卓有成就。  

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应该重新发现”人“,在于助成人性的健全发展。周作人以人道主义的观念,从文学与人的精神联系出发谈论文学变革。  

2、受外国文学的影响。西方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入侵,大量翻译著作的进入,在落后与先进的碰撞中导致文学的改革。  

胡适从欧美的意象派诗歌的启发下提出了《文学改良刍议》的主张,胡适、陈独秀都受到西方进化论的影响,推行文学的历史进化论。  

周作人从欧洲文艺复兴中找到了人道主义的”人的文学“观念。  

李大钊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确定了后来革命文学的观念。  

文学革命的发起和参与者大多有翻译西方文学的经历,西方文学的题材、创作手法、表现方法等广泛影响了早期新文学作家的创作观念。  

外国文学为新文学提供了滋养和借鉴,为中国新文学提供了榜样,也培养了新文学的读者群。但外国文学是在特定的时间广泛进入中国的,由于时代对文学启蒙的功利化要求,以及译介者对外国文学的不全面充分了解,导致了中国读者对外国文学接受的片面性和有限性,中国文学对外国文学的接纳是在匆忙中进行的,从古典到现代,从一流作品到三流作品金子和泥沙俱入,造成了外国文学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的复杂性、丰富性和驳杂性。(带有吃得过多过杂而消化不良的倾向)  

3、文化革命发难者的特色所在:胡适、陈独秀、周作人、李大钊、鲁迅他们处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旧民主革命交替,封建王朝解体和共和交替时代,青年心理的时代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努力探索中国的新出路,他们深感中国传统古典文学对人精神的闭锁和弊害而要求文学革命。这是处于历史中间地带的知识分子常有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义和良知意识。  

(二)文学革命的过程  

1、前期:(1917-1918)  

1917年1月,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章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大力倡导白话文。  

1917年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主张,提出三大主义:平民的文学、写实的文学、社会的文学。  

2、后期:(1918-1921)  

沈雁冰《现在文学家之责任是什么》、《新旧文学评议之评议》,现在的文学应该是为人生(普通男女的悲欢离合)的文学,后形成文学史上的人生派文学。  

周作人:《人的文学》、《思想革命》、《平民文学》。

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新文学应该有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  

瞿秋白《俄罗斯短篇小说序言》中,提出文学必须是社会的反映,作家必须是社会的喉舌,提出了文学的道路问题。重视文学的宣传效果,认为文学的道路是与社会革命结合。  

李大钊和瞿秋白企图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文学,在当时没有形成大的影响,但影响到后来革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三)文学革命的内容  

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求得了语言和文体的解放,解放了禁锢上千年的文学形式。  

2、批判封建文学观念(文以载道,代圣人立言思想),提倡新文学的观念(国民文学,社会文学,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恢复文学中人的尊严,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学是人学“)。  

3、注重吸收外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注重吸收苏俄文学的影响,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这影响到后来文学的发展潮流。  

4、创作方法提倡以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为主要方法。  

(四)文学革命的实绩  

1、文言统一:白话文取得了对文言文的胜利。  

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生态环境,新文学社团大量出现,文学思潮的论争和文学创作逐步出现繁荣。  

3、理论建设:提出了新文学创作的新观念。 

4、出现了一批创作成果  鲁迅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冰心《斯人独憔悴》、许地山《命命鸟》、郁达夫《沉沦》、胡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汪静之《惠的风》等出版。  

(五)文学革命的特征

1、 理论预设,创作滞后;

2、 功利为主,审美为辅;

3、 反封建,重启蒙为主,文学自身本体追求为辅;

4、 语言、形式变革为主,文学的内涵更新相对滞后;  

5、具有未完成性。提出了文学革命的目标,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都是去实现其目标的过程。  

(六)文学革命的意义  

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由旧到新的伟大转折点,它宣告了承传几千年的中国旧文学的终结和一个新的时代的民族文学的开始。  

1、体现了思想解放和思想启蒙特征。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因此它与中国社会、人的思想意识变革紧密结合,彻底批判和否定了封建制度及其整个思想文化体系。  

2、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力量。发生发展于五四运动前后,紧密配合了政治革命,成为推动中国进步的重要力量。  

3、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文学和文化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文学获得了古典文学语言和文体的解放,使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进程成为可能。实现了中国文学的思想革命,中国传统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产物,建立在文以载道的基础之上,在”儒释道“的背景上生长;现代文学建立在个人主义、人道主义、科学民主观念基础之上。  

4、使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中国现代文学广泛吸收了世界文学的影响,一开始就与世界文学潮流汇合起来,成为世界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附加:五四”新文学“的”新“的涵义:  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主题,新的内容,新的人物,  新的语言,新的形式,新的传播,新的队伍,新的成绩。  

在五四文化启蒙的时代氛围中,启蒙文学显示出激切的功利性,内蕴着强烈的政治色彩;文学负载着启蒙的重任进入现代化的历程,启蒙和革命的话语霸权造成了文学的排他性;对文学社会功利性的强调,演变成后来革命文学对文学政治工具性的进一步强化。

小结

 

五四文学的具体风貌如下:  

(一)理性精神  

文学即思想启蒙,文学成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秉承五四科学与民主的精神于文学创作之中。文学不再只是抒情言志,个人玩抒性情抒情酬答的工具。文学成为思想启蒙和社会革命的工具。开创了文学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先河。  

(二)感伤情调  

历史转型期知识分子思考、彷徨、苦闷、孤独心境的表现。是作为人类敏感群知识分子寻找精神家园和价值寻求的必然结果。是现代中国民族和文学进入历史青春期前的躁动与不安。是动荡社会现实在知识分子头脑中的反映。  

人是历史链条上的中间物。知识分子具有历史中间物意识。这是处于历史中间地带的人所具有的悲剧意识。“这是血的蒸汽,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鲁迅  

(三)个性化  

五四时代是个性解放和发展的时代,个人思想与民族命运统一。  

形成了个人风格:鲁迅的沉郁,郭沫若的激情,郁达夫的自省,叶圣陶的平实,冰心的清丽,周作人的冲淡,朱自清的秀雅,闻一多的深沉,徐志摩的空灵,冯至的舒徐,废名的朦胧,李金发的怪佶,许地山的含蓄

文学不再是载封建之道的工具,成为个人化表达人类声音的精神产品。  

文学表达的是个人化思想和人类普遍情感的统一。  

(四)创造性  

文学在现代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探索精神,借鉴了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方现代文学的诸多创作手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新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西方现代创作手法的驳杂使用。

相关文章

  • 【谈写作】关于五四文学

    前言 先记住这个日期:1919年五月四日。了解五四文学对于写作者而言,既是承前启,也是启后,梳理这段文学史对文学史...

  • 谈写作牛人堂∣带着意象解读文学名著

    谈写作牛人堂第42场:邀请到“竹桃苑”文学社创始人断鹂老师为我们讲述关于传统文学的意象写作。 一, 写作的必备条件...

  • 文学天才沈从文

    简书是写作平台,应该谈文学或广义写作的天才。广义写作难确定,也想不出这方面有啥天才,只谈文学天才。 外国文学天才,...

  • 文学写作与文学精神

    (本人主讲的文学写作课程讲义) 我们今天谈文学写作,写作大家知道,就是创作文学作品。什么是文学作品?那些算是文学作...

  • 谈写作:五四文学对当今文学有什么用

    前言 先记住这个日期:1919年五月四日。了解五四文学对于写作者而言,既是承前启,也是启后,梳理这段文学史对文学史...

  • 谈文学与写作

    文学是反映人的:人物世界是复杂的,没有一个人是透明的:大多数的人,是复杂的,好人也会犯错误,而某些艺术作品,将人物...

  • 关于文学写作

    要彻底了解文学,要尽量欣赏文学,你必须自己动手练习创作。 练习写作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须牢记在心的,就是有话必说,无...

  • 《中国儿童文学史》: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起步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起步: 1、“五四”文学革命催生现代儿童文学 2、儿童观的改变与儿童文学的倡导 3、“五四”时期...

  • 谈“五四”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有这么一个人,他扎根基层,无怨无悔;有这么一个人,他攻坚克难,不弃不畏,艰苦边远有他...

  • 2023年1月10日 《怎样写作》读后感

    用了2个小时,看了文学大家叶圣陶写的《怎样写作》,这本书浅显易懂,和教师谈写作,和中学生谈写作,写对阅读和写作关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写作】关于五四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qa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