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几篇引起自己思考的小文章。简述并分析如下:
一、维持相对平衡,是世间万事得以永续的秘诀。
日本相扑比赛中,相扑力士在决定排名的“名人赛”里,要参加十五回合比赛,胜出八回便有资格晋级。因此,“八胜七败”是最美妙的胜利,胜利者与失败者都能感受比赛的愉悦。当觉得一切太顺利的时候,就故意让自己小小地失误一下,把胜利让给别人;尝一尝失败的滋味,既警示了自己,也给别人留有余地。8:0和8:7,前者会让你得到一个死敌,后者会交到一个朋友,这也是职场智慧。
其实,不仅是职场,生活中也是如此,不能处处占上风、张扬、锋芒毕露,也要有让别人表现的机会。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是老话,很有道理。一个人再有能力和才华也要适当藏巧于拙,当然在程度的把握上要恰当,表面上的优势比别人多出一点点就好,否则很容易让人嫉妒。有些人的嫉妒是毁天灭地、要命的,网上报道的此类悲剧不少。低调做人,谨慎做事,懂得收敛,懂得让步,才不会招厄运。再就是遇事得理要饶人、理直气要和,不要把别人的面子踩在脚下。得理要让人,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道理上赢,胸怀上更要赢。
二、做创造者的人生比做寻找者的人生增添了无数可能。
出于省力和懒惰,我们的大脑经常用固定模式去看待问题。比如,对爱情的期待常常被表达成一句话:“我要找到对的人。”用了“找”字,就是开启了“寻找”爱情的叙事模式。当不知道喜欢做什么的时候,也是讲“怎样找到人身意义”或者“怎样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像我昨儿写的自己一样,就是用的“寻找”模式。
不是说它不对,但是如果把“寻找”当成唯一路径,思维就被禁锢,要是一直找不到呢?要是对找到的不满意,那找到何时才停止呢?
有一对夫妻关系特别融洽,男人原本是浪子,吃喝玩乐,但遇到女人后,渐渐成了一个顾家的人。他们的秘诀是:在相处中,他们把两个人的差异变成了惊喜,没有指责和抱怨,没有单方面的要求与期待,而是用欣赏和认可的态度,把彼此变成了对的人。把“寻找”模式变成“创造”模式。
这是需要自己学习的。把自己从“寻找”思维转换成“创造”模式,很多问题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路子走呢?比如,工作中总是搜寻以往经验和做法,是不是能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这是创新吧。在书中寻找亲密关系的维系方式,现在少管、少做、少问,反而感觉比以前好些,是不是也算是“创造”模式?至少,我看过的书上没这么讲。只是,我能“创造”自己的人生意义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人生,独有的而不是走别人的路,是不是我们一直都在创造呢?
三、关于读书的三个比喻:旅游、围猎和侦探
有的人阅读像是参加旅行团的游客。一大群人跟着导游在书林里浏览随喜,读不读到好书看导游的能力和责任心。跟着学术导游和导读书目、推荐书目等走,是普通人的路数。这是被人牵着鼻子走。
第二个比喻,是如清朝的木兰围猎。自己到图书馆、旧书摊寻书,现在也可在网上搜书,总能找到让自己喜欢或者有用的书,这是最愉快的读书者。不拘泥于任何束缚。
第三个是专职的侦探。指的是职业读书人、职业荐书人,针对特定的书、不同的用途,想尽办法搜寻。自己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
我读书第一、二种兼而有之,第一种多一些。没办法,读的书少,眼界不开阔,靠自己很难寻到适合的书,所以让人牵着鼻子走,在目前来看也是不错的选择。看别人推荐的、网上评出的一些高分书籍,质量还是有保障的,省去了自己找书的时间,也避免读到一些垃圾书籍,效率提高了。如要能自己给自己开书单,进行适合自己的系列阅读,必须建立在大量阅读、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这个期望估计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