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跟李松蔚学心理咨询》之陷阱

《跟李松蔚学心理咨询》之陷阱

作者: 飘皓宇 | 来源:发表于2022-09-12 18:05 被阅读0次

    越自证,越可疑。

    当心理咨询师刚刚走上职业道路,掌握了一些专业技能还没有树立声望的时候,最怕遇到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来访者质疑他们的专业性:“他万一不信任我,我怎么办?”这个时候,越是自证越是可疑,这就是陷阱。

    所谓自证,指的是想方设法地论证:我是对的,你不需要怀疑我。但是越是这样,来访者就会越觉得不对劲:光听你在这王婆卖瓜,我还是看不出你做得好不好,反而怀疑你心虚,他会挖掘你更多的破绽,你们就进入了对抗的关系。

    其实我们错了。
    1、工作同盟是咨询效果的保障,来访者的怀疑是同盟上的一条小裂纹,而咨询师越自证,可能让缝隙越变越大。
    2、自证最大的问题还不在于破坏咨询关系,而是它根本就与来访者咨询的目的无关。咨询的服务价值在于促成来访者的改变,不在于你有多能证明自己。你在自证上耗费的时间越多,咨询的价值就越低。

    我们要做的是:不要跟来访者抢饭吃,意思是在咨询中,把你的个人荣辱放一放,先满足来访者的需求。你的一切行动,要以促成来访者的目标为原则。

    来访者对我们的质疑有如下几个层级,针对不同的层级我们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
    初级的,来访者质疑你的某个操作、某句话,他有不同的见解;
    难一点的,来访者质疑你这个人,担心你的能力经验见识,不足以帮助他;
    最挑战的是,来访者质疑做咨询这件事,没有达到他期待的效果。

    一、应对就事论事的质疑,回复:我在帮你
    比如对来访者说:“我不能替你做决定”,他说:“心理咨询师都这样吗?那我们可以回复说:“是的,我不能替你做决定,但可以跟你讨论这个决定。”这是在回应来访者本人的需要——他就是做出一个决定。你让他看到:这么操作,或许思路不同,但它确确实实是为了你的目标服务的。
    它有没有体现我的专业性?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真的是在帮来访者。
    如果对方还是一定要你做决定,我们还是要继续秉承“我在帮你“的态度,说:“看来这决定还真是难做。这样,你先说说你怎么想的,我看看困难在哪里。”你看,我还是不替他做决定,但我想的是,如何把咨询推进下去,能帮他一点儿是一点儿。

    二、来访者质疑的是你这个人,我们要看到:他想更好地帮自己
    作为服务者,你不需要回应对你的质疑,只跟他讨论如何实现他想要的帮助,就可以了。比如,如果是有经验的咨询师,可以在哪些地方更好地帮你?重点不是咨询师怎么样,而是来访者会得到什么。如果他说的是:“有经验的咨询师更接纳、更包容”,那我要再问:“你想在什么地方有更多接纳呢?”问到来访者要什么,才算是问到位了。
    哪怕来访者质疑你,出发点也是为自己打算,不是对你有恶意。你对这件事情越接纳,他就越能和你开诚布公。有些来访者质疑你,又不好意思说,你甚至可以替他说出来。

    三、质疑咨询的效果,提问:你从这个过程里发现了什么
    他可能做了几次咨询,说:“我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变化。”这句话,所有的新手咨询师都会敏感。
    不去证明咨询有变化,也不去解释没变化的原因,而是把主动权交给来访者,问来访者“发现了什么”。意思是我相信你做了一番尝试,即使不成功,但照样可以从暂时的失利中获得一些启发,也许对自己有新的认识,也许对目标有新的思考——不管是什么,每一个发现都在促成你更好的改变。
    有的来访者回答很消极,他说:“我发现做什么都没用。”你只要顺着他接一句,说:“好,我们来看一看你做过哪些没用的事,将来就不在这些事上浪费时间了,我们做点别的。”这样就回到了改变的轨道上。

    练习:
    每一句话都以促成来访者的改变为主线,这样你不需要证明自己,来访者自然会意识到:你的服务是专业的。另外,来访者可能是移情,投射到我们身上。
    比如流言,越是想去解释越会让人觉得心虚,不理他,自然会消失。我们通过日常的行为就可以攻破流言的打击。另外词语的运用一定不要带倾向。比如花瓶碎了,不要说是谁打碎的,这个潜意识就是人的责任,而是问怎么碎的,就有很多可能了。
    不要做价值判断,只白描事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李松蔚学心理咨询》之陷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zf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