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新整理公主墓的故事时,考虑到肥仔带来的版本太过历史化,而客户群专业性并不高,恐怕无法考究地表现考古这一行业,因此只以公主墓做引,将重点放在细君公主的爱情上。一女两男的故事固然俗套,但却是引人情绪波动的利器,再加上国仇家恨,最终有情人阴阳相隔,只留一座古怪的坟茔和凄美的传说。为了故事不至于太单调,我将余曼的故事编做了故事中第二对苦命鸳鸯。余曼的故事太过简单,战乱下人命微薄如蝼蚁,情深亦只能屈服于生活,太过现实,但这不是现在人的泪点,吸引不了人们关注,因此我将野史中的荒淫无度的宋阳公也引入故事中,国君趁将军镇守边疆,强抢将军妻入宫,其妻不从,在得知将军战死沙场后从高楼上纵身而下,生死相随。我敢保证,这两对有情人都是踩在了小姑娘和师奶的泪点上,如何不吸睛夺目?
只等湖南汝城宋国公主细君墓消息一公布,而墓穴里怪异的壁画,残忍的人殉制度,再加上优良的故事,严谨的导演团队,讲究的服装背景,都会为这部电视剧立时加上不少分,成为今年的收视黑马!
可是编着编着,我愈发觉得,这三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肥仔保证的公主墓,却一点也不见其消息踪影。
我一面期盼着公主墓的证实来证明故事的价值,一面又担忧公主墓消息披露而导致故事失去了吸引力。而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中,我决定往汝城一探究竟。
汝城这个小镇毗邻永江,并不出名;但镇上有一种花十分奇妙,花开时节均是艳阳天,但落花时却会伴着丝丝细雨——太阳雨。这样看来,仿若落花飘然落地便化作水滴,若是遇上天气晴朗,夕阳落花细雨摇,也不失为一种美景;因此,每年春季都会吸引不少游客。
火车上的广播不停地宣传这种神奇的花,广播里的女声温柔婉转,在这宁静的清晨倒也不让人反感:传说神女在人间许配了一位清明之士,因着对方在人间尚有父母需要奉养,因此双方约定十年之后在黄河边相见。谁知,十年后,神女久候夫君不归,遂自黄河一路南下寻夫,最后在汝城寻到双方约定之物,神女不死心,在汝城等待千年,最终化为一颗花树,而其眼泪也化作飞花。因此,小镇上的人们也将这花树称作神女树。
此时正是正午过后,太阳热哄哄的;我早上从火车站出来,一路找来只有这家旅店还有空房,身心俱疲,虽然这旅店有些破烂,也顾不得了,只想坐下好好休息一番。
老板娘是广西梧州人,十八岁之前只会讲当地的老粤语,十八岁后嫁了个河南汉子,便跟随丈夫来了此地,此后只学着说河南话,普及全国的普通话倒是说不来两句。如今开了旅社,做着南北生意,才说普通话,又夹着两地乡音,以致于我听着十分吃力。
“江先生怎么不去看花?”老板娘系着白色围裙,看上去是过来打扫卫生的,“您现在来的正是时候,花刚刚开始谢,人也不多,正好看落花;若是等到劳动节,人就多了,花也没得看了。”
“休息一会,下午再去。”突然,有冰冰凉凉的液体飘到脸上,我习惯性地伸手去接,说,“下雨了。”
“花瓣雨,不碍事。”只见她伸手接过随风飘来的一片粉嫩花瓣,“到了这时节,花瓣飞到的地方都是太阳雨,好看着呢。”
“这花倒也是神奇,它去哪儿哪儿就有雨,真像神女泪了。”
“是啊。这花很神奇吧?我刚来时,觉得这花好稀奇,每天往山里看花去,我那口子,那时还以为我中邪了,要找人给我招魂呢。”
我应和着笑了几声。说实话,我现在只想做的是,休息一会,然后找出公主墓的存在,证明我出的价钱会有一个丰富的回报。
“您不知道,我刚来这里时没几个人来这里旅游,镇上的人看这花看了许多年,都不在乎了,也没人去做宣传,去招徕客人。直到几年前,有个作家来我们这里散心,写了个小说,也就是您在火车上听见的那个神女的传说,这里就火了。一下子冒来好多客人。每年劳动节,一批一批的大学生涌进这里,写生啊,写小说啊,拍电影啊,每天来找我问神女的故事的人都得有好几百号人。”
“这神女的故事是那作家写的?”我用手机搜索最初写神女而出名的作家,很快便锁定了目标,只是没想到,这个小说套路永远是升级打怪开后宫的网络作者竟然也曾写过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故事。
“也不能这么说。”老板娘赶忙找话回补自己的错误,人都是这样,不管是不是自己家乡,凡是和自己有关的事物,就不愿意落人轻视,“我们这里也是有个传说的,只是那个作家说,传说不适合现在人的品味,也吸引不了人的眼球,就从中取了其中一部分改编为现在的故事。”
(我看,不是故事不适合现在人的品味,而是他改编无能,若是交给我,至少也能改编的比现在更牵动人心一百倍。)
因而,我只装作不解道:“怎么可能?如果神女的爱情就可以造成如此轰动的效果,为何那个作家说反说整个传说不适合现在人的品味?”
“您不知,那原本的传说是寺庙里世代相传的一个告诫世人的警言,并不是单纯的爱情故事。”老板娘叹了口气。
托老板娘的福,我知道了整个传说的始末。
春秋战国时期,掌管黄河的河伯游历中原时,见到中原有名的孝子——范汜,感其孝心,遂将女儿许配给范汜;而范汜因为奉养母亲不能只身离去,因而与神女定下十年之约,相约十年后于黄河边相见。同时,荒淫的宋阳公拜见天子,途径黄河,出言调戏神女,神女大怒,许下狠毒的誓言:宋阳公将众叛亲离,宋国也会因其没落不再。宋阳公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继续其放荡行为。时光飞度,宋阳公之女细君扶持吴国公子回国登上大位,而宋阳公却将细君许配给郑国公以图联盟;谁知郑国公以王女不洁的名义拒绝联姻,宋阳公大怒之下,赐死细君。吴王为爱人复仇,同时也为开拓版图,于同年年底,宋吴战争爆发,宋国灭亡。在两国交战期间,宋阳公死性不改,强抢其大将郑少康将军之妻为夫人,将军战死,夫人也病入膏肓。最戏剧的便是这里,范汜为赴十年之约,经过宋国,因救治夫人不力而被宋国追捕,最终撞入另一宗命案中而身死。
寺庙的和尚讲述此传说是为了告诫世人因果报应,种其因,必得其果;得其果,必有其因。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寺院禅语,果然是不符合现在人的品味。)
但我更为之愤怒的是,这不正是我现在编纂的故事吗!
好家伙!平日里都是我收集故事,将几个故事编做一个,再添些传说或减些历史,使其更富有趣味性,更有看点;却没想到,居然有人竟敢欺骗我!将一个故事分作好几段卖与我,不是欺骗是什么?
小太妹卖的是范汜与神女的故事;肥仔负责的是细君与吴王的故事;而余曼,则卖的是如月夫人与郑少康将军的故事。我真是愚蠢,这么明显的关联我却没注意到,只盯着其中的价值不放。如果,这三人是有意欺骗我的,那么,也保不住肥仔带来的那个大新闻也是假的。
在肥仔卖这故事与我时,我曾上网搜索有关公主墓的一切信息,但是完全搜索不到任何有关联的信息,因此,我才信了他。如今看来,这个公主墓是不是真实存在的都不可知;不然怎么会连在这信息化的时代搜寻不到任何蛛丝马迹?我寻访了当地所有博物馆与媒体公司,竟是听都没听过此消息,最直接证实我的猜想的是张晋的采访——之前为了保住公主墓这个大消息的爆炸性,我套了几次张晋的话,却是没敢直接挑明;而现在网络上同步播放的张晋的采访,却是铺天盖地的湖南渌水古战场的新闻。
果然,一切都是假的!这世上根本没有公主墓!
而我,被欺骗了!我不甘心!如果世上真有天理报应,我倒要看看那几个骗子会得到什么报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