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速读拆解
心如止水•精读:非我非非我

心如止水•精读:非我非非我

作者: d61f25068828 | 来源:发表于2019-02-06 15:54 被阅读3次

    前几天,谈了佛学中最为人所知,但是又饱受误解的“色即是空”,这篇文章,就要全盘带你领略佛学中最重要的概念:无我

    为什么无我这么重要?

    在佛教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无我”,因为它是“三法印”中最不容易理解的部分。

    佛陀圆寂之后,各种派别的辩论也主要针对“无我”展开。

    考察一个人的佛学水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问他对“无我”的理解。

    无我

    受为空

    为什么说人的感情是虚无的?

    魔性的楼下阿姨

    每次不听话,我爸除了揍我,总会给我讲这个故事:

    女孩和妈妈吵架了,一个人从家里跑出来,没吃中午饭,感觉肚子饿。

    楼下卖馄饨的阿姨,免费给了一碗馄饨。

    女孩非常感激,一个劲的说谢谢。

    阿姨说了一番有哲理的话:你妈天天给你做饭吃,你怎么不知道感激呢?

    女孩突然顿悟了。

    这个逻辑的确也是很管用,只要一拿出这个故事,我顿时也是哑口无言了,立即闭嘴,乖乖听训。

    但是我总感觉这个故事非常的魔性。

    你难道不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吗?

    ABC 理论

    直到有一天,我看过心理学的书籍,知道了ABC理论,才突然顿悟了这件事情的诡异之处。

    研究发现,人的情绪反应(C)并不是由事情本身(A)决定的,而是由人对事情的理解(B)决定的。

    阿姨的话之所以诡异,是因为我们假设事情本身(A) 应当决定 情绪反应(C),再结合前后两次女孩的不同反应,所以推出女孩对待妈妈的态度是很差的;然而这个假设却并不符合现实,推出的结论固然是政治正确的,但这个逻辑却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完全相反的。

    如果去掉这个前提假设,那么这个故事也没有什么诡异的了。

    女孩儿对于妈妈的预期是很高的,所以妈妈做饭不会感激涕零;而对楼下阿姨的预期是很低的,所以楼下阿姨给了馄饨就非常感动。女孩妈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她天天做饭,也没有并要求女孩每次都要感激涕零,或者都要算上一笔账。

    人总以为自己是理性的,实际上无时无刻带着有色眼镜。

    想为空

    为什么说人的感觉是虚无的?

    子非鱼

    上学的时候,语文课本里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意思是“你不是鱼,怎么能感觉到鱼的快乐呢?”。

    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很对,但是也并没有什么感觉。

    直到我变成了“鱼”,才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

    有一段时间我生病了,各处都非常疼痛,从脖子到背部,没有一个舒服的地方。

    求医问药好几年,亲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理解,很多医生也理解不了。

    有些人认为一定是心理出了问题,或者干脆就是“懒”之类的,经常说:“你为什么不xxx呢?”。

    听到之后我真的是哭笑不得,“何不食肉糜?”。

    经历过这件事情之后,我再也不会对别人的生活方式指手画脚。即使我没有忍住,又这么做了(因为八卦的确是很爽),我也会告诉自己,这很大概率上就是一个幻觉。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海鲫鱼

    有一阵子,我挺喜欢吃海鲫鱼的,在我们这里算是比较常见的海鱼。这个鱼的肉质非常松软,入口即化,那种粘乎乎的感觉有点像花生酱,不过带着强烈的鲜香。对于这种鱼,我是喜欢直接清蒸的,什么料也不放。

    不过我爸是根本受不了这个鱼的腥味,不要说是吃了,只要放到桌子上,他就想吐。

    突然感受到,人的差别是如此之大。

    也许你看到的世界和别人本来就是不一样的,同样是红色,在别人的脑海里,也是你记忆中那一抹夕阳红吗?

    识为空

    为什么说人的认知是虚无的?

    “认知”如果是真实事物的写照,那么每个人的观点都应该是一致的,而现实恰好相反,所以我们的“认知”并非“真实”

    认知是复杂世界的一小部分,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实际上只能摸到大象的一个器官,很多人却认为自己摸到的就是大象。

    行为空

    指的是人的行事准则是虚无的。

    作为一个有点完美主义的人,本来我是想再举出一个例子。

    但是写了一段之后发现实在是没有什么必要,简直是废话连篇,所以怒删了。

    其实“受想行识”本身就是相互关联的,讲几个故事已经很好的能够说明“行为空”了。

    重复和啰嗦是佛教经书的一大特点,很可能是当时信众们水平实在是太差,佛陀要是不多说几遍,怕是开悟不了。

    咱都是聪明人,也就不啰嗦了。

    非我非非我[1]

    佛陀临走之前并没有告诉我们关于“无我”的更多秘密。

    五蕴皆不属于我,所以我是虚无的。

    那么,“我”究竟是否存在呢?仅仅是不以“五蕴”形式存在,还是也是虚无的?

    我思故我在

    作为哲学三问之首,“我是谁”估计是被人们考虑的最多的。

    其中最出名的估计就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为什么说我是存在的?因为我在思考啊,如果不存在,那么现在思考的又是谁呢?

    多元政体

    关于“我”,现在的神经科学研究给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答案。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大脑中不同模块的博弈而已。

    麻省理工学院和卡耐基梅隆大学研究者们做了一个实验,以研究人们在进行决策时的脑部活动。

    他们给每个受试者一百美元,让他们在网站上随意进行购物,然后用功能核磁共振扫描他们的大脑。

    传统的观点而已认为,之所以做出了购买的决定,是因为当看到这个物品的时候,我们大脑中的快乐脑区“潜伏核”被激活了;反之,则是痛苦脑区“岛叶”被激活了。

    然而这样的结果令人震惊,但很多时候,这两个脑区都是同时活跃的,有的时候活跃程度还十分接近。也就是说,最终你到底是买还是不卖,是看哪一个脑区更占优势。

    所以我们更像一个“主公”,自己并不拿主意,而是听下面大臣们吵来吵去的,看看谁的声量大,我们就听谁的。

    “我”更像是一个虚拟出来的东西,它并不实际存在,这是我们对一个现象的简化而已。

    美国并不存在

    一开始我认为这个结论是蛮颠覆的,但是仔细一想,生活中到处在发生这样的事情。

    在电视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地缘政治节目,讨论中美关系,朝核问题,伊拉克战争啊,等等等。

    他们经常说到,美国如何如何,甚至华盛顿如何如何,白宫又如何如何。

    这个时候我就很想问一下这些人,美国是一个人吗?显然并不是的,国家是个虚构的共同体,各种决策都是最后博弈出来的结果,这种拟人化是很可笑的。

    现在看来,我想得还是简单了,人本身不也是这样的吗?

    修行

    那么,佛学的修行是怎么回事?

    佛学的修行就是通过练习,清醒处理大脑中的各种明争暗斗,不让声量的家伙要挟我们。

    修炼的方法有很多种,目前最被科学认可的是“正念练习”。

    简单的来说,就是排除一切杂念,什么也不想。或者是只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常常是是呼吸,也可以是一句话。

    这个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是需要巨大的意志力的。

    冥想和发呆是完全不同的,人在发呆的时候并不是专注的,而是进入一种叫做“默认网络状态”,这个时候你脑子里会迸发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完全不受控制,这个过程我们往往是很享受的。

    而冥想恰恰是不让这些东西肆意出现,这是反直觉的,是需要练习的。

    当你练习成功了之后,就能对各种情绪反应做到掌控,从而让自己更加随心所欲。

    尾巴

    咳咳,如果你们哪位看了我的文章之后,修仙成功了,不要忘记告诉我。哈哈哈。

    注释

    [1] 断一下句:“非我” “非” “非我”。表示之后的内容,是有关“非我”这个问题的争论。

    资料

    • Why Buddhism is True
    • 万维钢对该书的解读

    • 《熊逸佛学50讲》

    版权声明

    该文章版权系“心如止水”所有,欢迎分享、转发,但如需转载,请联系QQ:2531574300,得到许可并标明出处和原链接后方可转载。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版权所有 ©心如止水 保留一切权利。

    是读书笔记,但是并无大段摘抄,示例和论述逻辑大多是自己想的。查了一下版权相关资料资料,感觉还是有脸加版权声明的。

    更多文章:

    心如止水•精读:“色即是空”原来竟然是这个意思!

    心如止水•精读 名人写日记是为了出自传方便吗?

    心如止水•速读 《微习惯》:如何才能坚持学习养成习惯?这本书的思路很有启发。

    心如止水•精读 《情绪急救》:人的区别在于如何与失败相处

    心如止水•精读 GTD四年反思:也许,我错怪了混乱

    心如止水•速读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心如止水•精读 没钱没势的人如何创业?

    心如止水:阅读 思考 践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如止水•精读:非我非非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ci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