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英嫁到李宝才家,最不好相处的就是他的儿子水源,他不但不把张翠英叫后娘,还躲着不跟她说话。面对水源的排斥,张翠英心里有些难受,但她尽可能地适应当后娘的角色,经常主动地关心水源,渐渐地水源也愿意亲近她了,还口口声声喊她娘。
李宝才看着水源的这些变化,心里甚是喜欢。张翠英在李宝才家一样表现得勤快能干,屋里屋外没有难倒她的事情,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渐渐有了起色。
第二年春天,张翠英生下个男婴,李宝才高兴的合不拢嘴,见人就说张翠英的好。到了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两口子争执不休。张翠英取的名字是李春天,李宝才按照李家“水”字辈,取名李水生。
王梅儿看着两口子互不相让,出来和稀泥,说道:“两个名字听起来都好,但男孩子必须家族的跟辈分走,要不然以后家谱都不好记录。再说了,我们李家窑世世代代就是个缺水的地方,‘水’字辈也吉祥,”听王梅儿这么一说,张翠英就不好反驳,只好跟她妥协,就叫李水生吧,可惜自己不是“水”啊!
水生出生后,一家人都盼望着他给李家窑带来好运。然而,让李宝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从水生呱呱落地以来,整整半个月,老天也没有下一滴雨。李宝才看着田里的麦苗都蔫蔫地趴在了地上,让他想起了多年前李家窑发生大旱的情形,逼着村民们一路北上,到内蒙古去逃荒。
被称为半仙的二爷早已命归黄泉,村里连个求雨的人都没有了。其实,这些年来,李家窑的人们一直在求雨,但似乎下雨跟求雨也没有多大关系,李宝才对这再也清楚不过了。师父杨郎中尽管从医,但他还很迷信,一旦谁家的人病治不好,就想通过祈求神来消灾。
面对这一次的大旱,他依然坚持祈求老天爷下雨。他把自己的想法跟李宝才说过好几次,但就是没有得到李宝才的响应。转而,他就去找李保长商量,李保长也六神无主,不知道该不该求雨。自从把鬼子歼灭了以后,李宝才在李家窑具有很高的威信,就连李老三和李保长都要让他三分。
后来,李宝才觉得师父杨郎中也是一片好心,为了不让他感到失落,李宝才专门跑到他家商量求雨的事情。
求雨的日子选定在四月初八,也是娘娘庙举办庙会的日子,村民们都眼巴巴地等待着四月八的到来。时不时地有人跑到杨郎中家里,打听求雨的事情。对于第一次求雨的他来说,心里是万般的虔诚,每天在家里烧香磕头,盼着老天爷早点开恩下点雨。
然而,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不但没有下雨,就连阴天都难得一见。杨郎中忧愤成疾,当夜就病倒了。李宝才来到他家里,跟他商量求雨的一些准备工作,没想到还没有求雨,杨郎中先倒下了。
李宝才把他从炕上扶起来,他说想去看看田里的麦苗被旱成什么样子了。李宝才让牛把杨郎中驮到地头,足足转了一个下午,看得他更是伤心欲绝。天色将晚,师徒二人黯然回家的路上,突然被一个蒙面黑衣人拦住。
只见蒙面人朗声道:“求雨不成想必忧心如焚了吧?我家主人不忍李家窑百姓受累,起了隐侧之心,随手做了一篇求雨祭文,你可拿去求雨。”
说完,蒙面黑衣人取出一份纸卷。
杨郎中如梦初醒,激动地从牛背上跳了下来,不下心闪了一个趔趄,正好抓住蒙面人的袖口,才没有跌倒在地。杨郎中急忙从蒙面人的手里接过祭文,立即展开观看。只见纸上用写着洋洋洒洒一篇求雨祭文。可惜,李宝才什么看不懂。
杨郎中刚刚读了几句,就激动不已,连忙向蒙面人跪下磕头拜道:“请允许我李家窑几百户百姓感谢贵主人恩赐。”蒙面人点了点头。
杨郎中站起来,恭敬地问道:“不知贵主人是哪位大仙?”
“我家主人淡泊名利,你不必打听。告辞!”
说完,蒙面人快步离开,不一会儿消失在夜色中。
目送蒙面人离开,杨郎中极是振奋,激动得全身发抖,但双手却小心翼翼地捧着求雨祭文。杨郎中担心求雨祭文遭遇不测,把它装在贴身的汗衫口袋里,然后才跟李宝才回去。
杨郎中途中得到祭文的消息传开了,村民们都赶来询问情况。然而,他却闭门不出,让妻子在门口告诉大家,不要着急,明天就有结果,村民们只好散去。
次日上午,杨郎中早早地来到娘娘庙,给庙外的香炉点上三炷香,化一张黄表,三叩首,算是祭拜天神。然后,回到庙里,给泗水娘娘也点上三炷香,化一张黄表,三叩首。
当他起身的时候,李宝才和一大伙村民们已经站在了庙门口,就等待着他的吩咐。杨郎中让李宝才选上九十九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就像九十九个守护神一样,手持长矛,威严地挺立在庙的四周。
庙门口铺着红布的香案上除插着长香的香护外,另有三个白盘,一个盛着艺果,一个满着福切,唯有中间的那个会子整空着的。
只听杨郎中弄得贯声锣响,求雨仪式开始。
他举起一把长剑,轻轻划,方坛下那个被红绳绑住的十只纯白色大公鸡的头齐刷刷地落地,脖颈处便是鲜血喷溅,看得人们头皮发麻。
却见杨郎中不慌不忙,掏出蒙面人给的那张求雨祭文,口中紫振有词:“五帝五龙,降光行风。广布润泽,辅佐雷公。五湖四海,水最朝宗。神符命汝,常所从。敢有违者,雷并不容……
念完,将求雨祭文摆在香案上,村民们跟着他三拜九叩,祭文立即无火自燃,泛起一道金光,直冲云霄。片刻,狂风大作,乌云密布,雷电交响。
不到一柱香时间,李家窑范围内下起倾盆大雨,地上瞬间就聚起了水。手持长矛的九十九个壮汉依然像雕塑一样,挺立在瓢泼大雨之中。
娘娘庙的屋顶上的水,像帘子一样流了下来。杨郎中犹如一尊活佛,坐在雨帘后面,静静地注视着如注的大雨。
雨渐渐地停了,天上的云缓缓地向西边飘去,太阳悄悄地露出了脸。杨郎中的脸上也挂上了轻松愉快的笑容。
那九十九个壮汉在他的指挥下,围着娘娘庙跑了三圈,然后一字排开,对着泗水娘娘塑像三叩首,求雨才算落下帷幕。
一场及时雨解除了李家窑村民们连日来心头的愁云,家里的坛坛罐罐也装满了雨水。这些日子的干旱,村里的上下两个水井的水都快干枯了。
杨郎中求雨成功的事让村民们对他另眼相看,就像救世主下凡一样,这场雨不但让沉寂多日的李家窑恢复了生机活力,也给邻村的人们带去了希望。没多日,邻村的人们都来到娘娘庙,焚香祭祀,感恩泗水娘娘有求必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