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伤寒疫情的流行,李家窑的人都躲在家里避难,地里的杂草长得跟庄稼一样高,如果再不除草,就把庄稼吃掉了。李宝才想着自己家租种的地还有一半没有除草,草长高了,锄头也用不上了,只有用手拔了。
李宝才想到母亲前段时间煮汤药劳累了,让她在家里休息几天,自己先带着水源到地里去拔草。王梅儿哪能待在家里休息,一想到地里的杂草,着急得连觉都睡不安稳。不得已,三个人就一起去了。
李家窑遭遇了伤寒的肆虐,却得到了老天的眷顾,雨水来的很及时,庄稼的长势喜人,虽然人们起早贪黑地在地里拔草,心里却是甜甜的滋味。地里的杂草很快就拔完了,人们又进入了一个悠闲的时节,被伤寒控制了一个多月的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了,忙碌着从东家门里出来,进到西家门里,日复一日地谈论着家长里短。而此时的李宝才,没有跟乡亲们一样拉家常扯闲话,除了给地主家打点短工,闲暇时间就悄悄地背起背篓,走进后山里采药去了。
经历了一场伤寒肆虐后,李家窑人们就像如梦初醒,一下子感觉到人在自然界的弱小。如果不是杨郎中和李宝才夜以继日地救护,结果真的不敢设想。尽管他们都是穷苦人,通过伤寒事件后,开明的地主老财们对他们都另眼相看,大概是保住了他们命的缘故!
对李宝才来说,虽然自己累得疲惫不堪,但他却有一种苦中作乐的劲头,他深深地感到当疫情来临的时候,一个英明决断的郎中就是人们的救星,当一名乡村郎中已在他的心里埋下了深深种子。
就在给乡亲们治病期间,他的很多建议都得到了杨郎中的采纳,并见到了明显的效果。杨郎中也很欣赏李宝才的智慧和才能,曾暗示过李宝才跟他学中医。李宝才一想,在内蒙古逃荒的时候,师父郑郎中就教他认识了常见的中草药,掌握了它们的药性,也学会了望闻问切的基本常识,在这次伤寒蔓延的中运用的灵活自如。
现在杨郎中要让他跟着学中医,真的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李宝才谦卑地对杨郎中说:“能够得到您的赏识,我感到三生有幸!”
杨郎中说:“不必太客气,我看你为人诚实,也是个可塑之才,才愿意带你学中医,以后为咱李家窑的老百姓做点事情。”
“多谢郎中,学中医也是我的梦想,虽然我有一点中医的经验,但真正要治病救人,还差得很远,如果郎中不嫌弃的话,我愿拜您为师父,从此认真听从指教,绝不辜负您的期望。”说着,李宝才就对着杨郎中三叩首,算正式拜他为师父,杨郎中当即收李宝才为徒弟。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其实,收李宝才当徒弟,杨郎中的心里也颇有负担。因为李宝才除了认识一些药材的名字外,识字也不多,怎样给他教中医理论?
杨郎中心里想:“既然答应了收李宝才为徒弟,试试看再说,如果真的不行就听天由命呗!”出乎杨郎中预料之外的是,李宝才不但能够认识他药铺里所有的药材,而且还能很准确地说出每一种药材的药性。当然,一谈到病理知识,他就显得捉襟见肘,不知所措。
多年的从医,杨郎中谙熟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的基本要领,对其中的关键内容都能够一字不差地背出来。
杨郎中先从《黄帝内经》讲起,为了让李宝才充分理解,消化吸收,每天只给他讲一小部分内容,仅《四气调神大论》就用了三天时间。什么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让李宝才听得一头雾水,怎么调神都偏偏要跟三月扯上关系?
杨郎中边讲边给他解释,虽然李宝才不会写字,好在他记性好,但凡杨郎中再解释一遍,他就会心领神会,能够一字不漏地复述出来。每天讲授新的内容前,杨郎中有意要考考李宝才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李宝才对答如流,不但能够复述原文,而且还能说出其中的意思,这让杨郎中着实感到意外,感觉李宝才就天生是个学医天才。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将《黄帝内经》的《素问》部分全部讲完,只要杨郎中问道哪一节,李宝才都会说得头头是道。
杨郎中出诊的时候,就带着李宝才一起去,将他所学的理论要跟病情联系起来。李宝才学得更加投入,就连杨郎中的表情动作都一应记在心里。看着李宝才的进步,杨郎中有一种慧眼识才的成就。
尽管这样,他还是觉得李宝才应该多认识一些字,要不以后怎么给病人开药方啊?光凭着嘴说,一旦说口误了,可就麻烦了。于是,杨郎中就像私塾先生教李宝才识字,领着他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李宝才依然表现出惊人的记忆力,把课本的内容背诵的滚瓜烂熟。
时间一晃就到了秋季,在杨郎中悉心的指导下,李宝才的中医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为了不影响农事,李宝才只好停下来学习中医,跟母亲准备秋收、秋耕的农具。
杨郎中对李宝才说:“宝才,尽管到了农忙的季节,但还是要不断巩固近几个月来学到的知识,一旦搁的时间长就又忘记了。”
李宝才说道:“多谢师父提醒,我一定会复习所学的知识。”
“虽然你现在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但还是不要轻易给别人看病,人命关天的事不可小觑!”
“师父,遵命!”说完,李宝才就告辞了杨郎中。
尽管秋收、秋耕忙的不可开交,但李宝才每天在收工以后,借着昏暗的油灯都要温习一会中医理论。母亲经常看到李宝才废寝忘食地学习,总是担心他别把身体累垮了。
王梅儿说:“宝才,学医是个长久的事,你别太心急了。”
“妈,您放心,我有自己的计划。”
“有啥计划呀!现在这么忙,你还经常挑灯夜战,谁也不急着指望你去给看病。”,李宝才知道母亲是对他好,但他还是废寝忘食地学习。
�;mso-�$�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