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从小陪孩子学习,付出了很多,但是如果我们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每次孩子考出好成绩时,我们就开心,考的不好时,我们会很失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妈妈的感受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时,就会给孩子带来焦虑。过分的焦虑会给孩子带来特别大的痛苦,影响学习效率。
怎样引导孩子调节考前焦虑呢?
孩子的考前焦虑不是到了初中,高中时突然出现的这种焦虑,一定是从小学开始就埋下了种子。孩子会不会过度焦虑,取决于他小时候家长对待考试的态度。
“考的好就给买礼物”会让孩子太关注成绩,太焦虑,而没法专心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又让孩子太轻松,太不把考试当回事,这样只会让孩子暂时的远离痛苦,如果孩子真的选择逃避焦虑的情绪,那他以后对考试会有一种无能感,会对考试不自信。这两种都不好。只有经过精心准备,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只有跨越挫折,才能获得对考试真正的自信。
焦虑是什么?焦虑是我们的祖先在几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遗传给我们的最重要的能力,它让我们将注意力的焦点指向眼前的任务,并且调动全身的能量来完成这项任务。焦虑很重要,那什么样的焦虑水平最有利于学习呢?焦虑水平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而是居于中间位置时的学习效率最高。
怎样将焦虑情绪调动到最佳?唤醒水平,用最好的状态迎接考试呢?
我们要去改变自己的信念。考试是什么?考试有多重要?如果我们家长把考试看的太重要,给考试赋予太多、太重要的意义,那孩子就容易焦虑。
考试的第一个意义是对以往学习的反馈,通过考试可以看到孩子哪里学的好,哪里还有弱项,让我们把弱项找到。这个弱项可能是知识点上的漏洞,也可能是学习方法上的漏洞,或者可能是考试方法上的漏洞。我们要通过考试把这个漏洞找到,然后再去找应对办法。去提升孩子的学习水平。
考试的第二个意义是刻意练习考试技能。我们跟孩子说“去了考场,放松的考,别紧张”,这话没有用。想让孩子在考场中有最好的状态,我们就需要用成长性思维来看待考试技能。没有人第一次去考场,就知道怎么考试,每一次考场历练都会提高孩子的考试技能。在考场上,可能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练的是仔细读题、不落题。二年级练的是检查,在高年级练的是合理安排时间。在备考过程中,要去练习制定各学科复习计划,总结重点题型,弥补漏洞。同时还要学习怎么进行自我激励和情绪管理。当孩子把应试能力变成可培养,可成长的能力时,面对考试,他就不再紧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