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余光中曾在《乡愁》中写到: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是一个漂泊在外诗人的拳拳赤子之心,表达了对故乡的渴望,对亲人的期盼。
现代的人们为了生计,身在远方出门谋生,一年到头奔波在外,故乡的云和故乡的风成了心中永远的惦念。曾几何时,那是梦想起飞的地方;曾几何时,那是乡音环绕的地方;曾几何时,那是父母安身的故土;曾几何时,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在朦胧的月光下,踏着风声在麦浪的伴随下,一个少年拿着手电筒走在田间地头,突然在一块地前停了下来,仔细确认是自己家麦田后,开始了忙碌的劳作。为了赶在大雨来临前抢收小麦,少年几乎前半夜一直和父母在地里挥动着镰刀,透过月光能看到他流汗的脸庞,时不时打着哈欠,但一想到恶劣的天气会让一年的成果变得颗粒无收,内心的坚毅成了不断挥舞镰刀的理由。虽然感到体力不支,却丝毫没有抱怨。看着眼前一捆捆麦子多了起来,看到身后的空地不断变大,少年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转眼已是凌晨三点钟,少年和父母抢在老天爷变脸前完成了收割任务。父亲挥动着皮鞭,吆喝着家里的老黄牛,用架子车装满地里的麦垛子,一回、两回……,直到往返四五回才把麦垛子送到了雨淋不着的地方。是夜,累得少年终于趴在床上,伴随着微鼾进入了梦乡……
人头攒动的戏楼下,熙熙攘攘的叫卖声、招呼声、车辆声此起彼伏,混杂在大喇叭里传来的秦腔声,一幅生动有趣而又独具特色的画面徐徐展开。每年的农历三月,家乡的古会就会如约而至,为了纪念三圣母(云霄、琼霄、碧霄)的恩德,好客的故乡人每年都会早早筹划,本着奉献一场空前的盛会为原则,邀请县剧团进行四天五夜的表演。挂灯晚上(庆典第一天),四里八乡的乡亲都来凑热闹,一般会表演经典的曲目,像什么《下河东》、《哪吒闹海》等等。后来一直琢磨为什么每年都是晚上开始盛会,可能是晚上静谧的氛围更能给古会笼罩上一份神秘的色彩吧!更能契合纪念三圣母的主题。最为盛大的场景莫过于第三天的正会,锣鼓家伙燥起来,社火表演不可少,礼炮声声来助威,寺庙香火飘云端。戏台底下各类物品一应俱全,各种小吃云集,见面打一声招呼,村里人的口头问候:老伙计,你没看今年这古会过瘾不过瘾?洋溢着自豪笑脸的本村人比比皆是,俨然成了村里一年一度的大事,也是展现本村风采的最好时机!
在众多笔者的浓墨书写下,故乡都会有一颗古老的大槐树,村头也不例外有一颗大槐树。它是什么时候开始长起来,老一辈人没有人能说清,我的记忆中它是那样温柔以待,孤独的守护着这个村庄。学校就在离大槐树不远的地方,春天和同学们一起围着大槐树嬉戏打闹,成了儿时的聚集地;夏天枝繁叶茂的大槐树撑开她的臂膀,呵护着我们不受太阳烧蚀,阵阵雷雨来临她又化身为一把撑开的大伞,保护人们不受浇淋;秋天的落叶打着旋徐徐落在地上,堆在一起成了深秋时节取暖的最好恩赐;冬天的枝头挂满了雪花,在氤氲的气氛中似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等待着春日的到来,平静地守护在村庄的角落。后来在一次打雷中,大槐树的主干被击中,村里人竞相去恢复它的原貌,但未能随人愿。现在的大槐树依然矗立在那里,多了一份沧桑,多了一份凝重,但让更多人心中多了一份游子的牵挂!
故乡,永远是记忆深处柔弱的问候;故乡,永远是内心深处牵畔的幸福!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22700/32345aac28b2b24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