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很多父母,就是输在三观太正上

很多父母,就是输在三观太正上

作者: 青少年咨询老师王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0-05-20 17:38 被阅读0次

在高铁上看到一对父子。父亲一直跟儿子讲成功学,从马云、任正非讲到王健林,告诫儿子要好好学习,不能一事无成。儿子开始在玩手机游戏,后来索性假装睡觉。

任何人都能看出来,他在父亲面前竖起了一道屏障,他们之间是隔绝的,父亲很急,像一团火,儿子冷淡,像一块冰。

这是很多为人父母者的痛。那个婴儿期,把你当作全世界的孩子,你天天见他,为他出钱出力,操心着急,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失去了他。他的世界你进不去,你的话题他不关心。

这种心理上的失去,比真正的失去,更让人无能为力。你明明还爱他,对他充满期待,却无论用多大的力气都没办法改变他,甚至你越用力,他离你越远。

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明明都是尽职尽责的父母。

教育界的金句“陪伴是最好的爱”,害得很多职业女性对孩子说对不起,甚至辞职回家做全职太太。其实只有陪伴远远不够。如果你的陪伴像监狱和牢笼,陪伴越多,孩子越差。

我们容易将陪伴错误地理解为守护,其实陪伴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交流的质量。交流的质量好,陪伴一小时胜过守护10小时。

通畅的交流与沟通是一切关系的基础,没有交流的关系是在心理上的彼此失去。

之前我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想把一个欺负他的同学杀了。看他气得脸都歪了,我立刻说:“他这么坏,全班人都想把他杀了吧?”。

“妈,你太天真了,还有好几个女生喜欢他呢。”

“哇,怎么个喜欢法儿?”

那天的谈话,从他想杀人开始,到害羞地跟我说喜欢班里一个会唱歌的女生结束。

后来他跟那个欺负过他的男生成了朋友,自豪地宣布,掌握了跟爱打架男生相处的秘诀。

孩子在父母面前表露出的脆弱不堪、阴暗不甘,是撒娇,试探,发泄,更是他们独特的沟通方式。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无数次心理地震,父母不能做他们的后盾,他们就会慢慢关闭交流这扇门。

少时,你不想听他说“混账话”,以后,可能就永远听不到他说真话了。

凡事讲三观,永远摆一副大家长脸孔的人,最大的问题是永远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总觉得少说一句,孩子就变坏。

可世上的事就是那么奇怪,你越担心他学坏,他越学坏。因为即使孩子,也讨厌永远被压抑、被定义。就像《平民之宴》里的废柴儿子,当母亲坚定地认为世上只有一种成功、一种生活时,他的所有离经叛道,其实是为了向父母证明,我可以过另一种人生。

经常有人谈论穷养富养的问题,其实原生家庭的好,不在于物质,而是平等与信任,是交流的顺畅与彼此的理解。

能放心大胆地在父母面前坦露阴暗面的孩子不容易变坏。他们相信爱,懂得爱,人生自然而然地向着光明那方。

他们不会把挫折当成失败,因为从父母那里,他们得到了做自己的底气: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都不会失去被信任的权利;你的人生,不是被某一次考试,某一次成败定义的。

笔者说:“什么是好的教育?”是每个人,无论做不做父母都逃不掉的问题。我们不断地与原生家庭和解,不断探讨爱的可能性,最终发现,信任是最好的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很多父母,就是输在三观太正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bn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