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寺塔,又称北寺塔,最初为孙权报奶母恩情所建,后重建于北宋年间,属于砖石木檐,八角结构,内有回旋式木梯,可登塔顶。高度约有七八十米,登到塔顶可俯瞰苏州全城。
报恩寺塔游记我第一次来苏州时就到过这里。还记得那位来自上海一家旅行社声音甜美的女导游操着一口流利的吴侬软语,嗲声嗲气的为我们解说道:北寺塔用苏州话讲叫“bu si ta”,传说是孙权为了报答奶妈养育之恩而修建的一座楼阁式宝塔……
没想到,时隔多年,我竟然会停留在江南水乡。不经意间再次路过这里时,还是想进去走走。正好休闲卡带在身上,不用也挺浪费的。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尊石雕的大肚弥勒佛,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报恩寺塔游记再往前走,弥勒石雕后面便是宝塔主建筑了。初次来这里的人,都会选择登塔望远,整个苏城的景色尽收眼底。你看那清一色的白墙黛瓦,掩映在绿树银杏丛中,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诗情画意。而且为了统一规划,保持古城原貌,保护文化遗产,老城内楼高都不能超过北寺塔。这样的居住环境,不会显得像上海那么压抑,像深圳那么新潮,像北京那么不伦不类,像西安那么死气沉沉……
报恩寺塔游记我之前是上过塔顶的,加之这次有点疲倦,于是登到三楼,便不再上去,驻足观望片刻于是下楼。
穿过右手边一个圆洞门,只见一座小屋,前后敞开,里面树立一块石碑,据说是元代碑刻,异常珍贵。
报恩寺塔游记踅到一丛竹子旁边,看到几位老人相继走进一道侧门,我便好奇的走了进去。问过之后,方知,这里是佛堂,有法师将要来这里讲经弘法,今日讲解内容《妙法莲华经》。一位阿姨说,如果想听,就坐在后面的沙发上认真听讲,功德无量啊!我于是默默坐了片刻,也不见法师进来。便思忖着,昨夜没休息好,此刻困倦至极,若听讲过程中睡着了,或中途出去,是对讲经法师的不敬,还不如趁早出去的好。
之后,我来到放生池边,发现这里游人最多,也最热闹。一群群红鱼,争先恐后的抢着游人撒向水面的鱼食……池边有一座假山,山上有一亭,三个法国人站在假山边缘许久许久,尽情的观赏那一群群抢食的红鱼,时而仰头大笑,时而俯首交谈着什么……
报恩寺塔游记假山旁边是一座梅园,曲径通幽处,依稀可见三两行人。行到水穷时,浮躁的心终觉淡然。
有人说我这是老年人的节奏,还真是的,看书、学习、练毛笔字,听古典音乐,逛庙,不爱运动、不去欢闹,这分明是步入老年的节奏啊!
也有人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没什么闯劲和魄力, 只有老老实实上班,也不用想别的了。
去了一趟报恩寺塔,突然觉得人生真的有很多缺憾,首先父亲年龄大了,我却不能躬身行孝,相依陪伴,实乃最大憾事。
曾经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蚌埠一空巢老人,死后一周才被人发现,还遭到十条宠物狗啃尸,更觉得心酸不已。
佛门讲“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如果连最起码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都做不到,安敢奢谈功成名就事业有成?岂不可笑至极!
报恩寺塔离闻名天下的苏州园林“拙政园”不远,于是两者非常巧妙而又自然的形成了园林借景技法。游过拙政园的人都会发现,站在“梧竹幽居”和“倚虹亭”之间的廊道上,向西远眺,会误以为报恩寺塔就在不远处的拙政园内,如此便从视觉空间上无形中扩大了园林面积。
报恩寺塔游记报恩寺塔,面积不大,全程游玩不过大半个小时。
当然了,今日的寺庙,大多商业化也比较严重,如果你不想被某些商家忽悠的话,大可不必理会那些所谓的祈福算命买长明灯等强制性消费。
游玩重在消遣,放松心情,获得乐趣。尤其是游寺庙之类的景点,大多数人多少也是有点宗教信仰的,有人是想祈福保平安,有人是想获得心灵的宁静……不管你是抱着什么目的进来,但是你必须放松自己,向菩萨弥勒学习,以宁静豁达、包容平和的心来看待人和事,这样也不至于白白到寺庙走一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