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二月,打开门窗,最鲜绿的柳绚入你的眼球,以这样的方式告诉你:我来了,春来了。
高秋亥月,推开门窗,泛黄狭长的柳叶从你眼前飘向大地,悄悄地挥别你“我走了”,夏花般来,秋叶般离去。
村柳“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愁生陌上黄骢,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当“柳”与秋这个季节成双成对时,多是悲秋了。其实早在甲骨文卜辞中就有“柳”的象形文字了,说明当时柳树已经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作为一个有2000多岁的本土树种,她依旧如此鲜活的广布中华大地,且四季分明。
随着朝代的更迭,“柳”层累了属于自身的文化,柳,谐音“留”,是送别与高洁的象征,在古时常常会赠送柳木来代表一种不舍和祝福,希望离别之人能够在他乡早日扎根。文人骚客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晋有陶渊明门前种五柳,以自愈高尚情怀。“希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表达岁月苍茫;“万里杨柳色,出关送故人”表达别情悲凉;“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表露离愁别绪。每逢清明,柳枝更是必不可少,插上这些柳木棍可以庇护后人,是一种保护后代吉祥平安的意思,一般家中有几个子女便插几根,也是希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不再痛苦,过得幸福平安。
图片发布简书初识柳树是在奶奶家西面的一片树林里,那是一片杂林,有榆树、槐树、杨树、桃树,也有柳树,春季,适合用柳枝做哨子,我们那里的叫法是“笛拗”。取一节粗细均匀的柳条,轻轻拧几下或用菜刀柄敲一敲,这样表皮松了之后便于枝皮分离,然后比划半个手指长短,裁剪成一段一段的,将柳皮一头捏扁,用菜刀将最外面的绿皮削掉(因为奶奶常用剪刀刮脚,经此刀削物,不宜入口),剩下青色薄薄的一圈(大概0.5cm),就做好了。 幼年时,常央求叔叔给我做笛拗,一经许可,我便飞上树,有时由于体轻,柳条粗韧,自挂过几次东南柳枝。
柳本身也不止抒情娱乐,柳絮、柳叶、柳枝、柳根等都有药用价值,是一颗全身是宝的树。《诗经·齐风》有“折柳樊圃”记载;《宋史·河渠志》记载了苏东坡在临安西湖种柳林加固堤坝一事;圆明园、颐和园、北海等园林中也有不少柳树的身影。“未若柳絮因风起”,说的是“咏絮之才”谢道韫(也是家乡历史名人);李白的“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杜甫“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苏轼“柳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柳,不止下里巴人亦是阳春白雪!
柳分旱柳、垂柳、白柳、爆竹柳,紫柳等等,其中垂柳在北方平原最为常见。《说文》有提到“柳,小杨也”,说明古人也觉得柳树比杨树要小的多 ,这种树没有顶芽,侧芽也通常紧贴枝上,远观,碧色瀑发,婀娜多姿,树中的“小家碧玉” 说的就是她了吧,即便到了秋季,也风韵犹存。
明代戴曦辑《养余月令》有说“白木唯柳,宜栽宜插 但以水湿之地尤盛”,不如竹子耗肥,也不娇,好养活,校内便有,一处成林,一处傍湖而士(“士”为动词),这柳林与学校同岁,见过不少面孔,我从未见施肥浇水除枝,不少生了枯枝,显得有些老态,但依旧顽强生长。现在正值秋季,秋风一过,狭长的柳叶沙沙作响,每棵柳都挥掉些黄叶以表示对秋风的回应,秋风卷着黄叶,鸟鸣一片,掩映朱色长木椅,颇有意境,“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好不美哉。
如果说美是指能文能武,耳熟能闻,才高谦逊,那么,柳树算的是树种的好女子。如果你见到柳树,你会为她命“贱”而嫌弃吗?你会为她价值“贵”而仰望吗?然而,她只是一棵树,一种普普通通的柳树。
万般滋味,皆是生活。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不是世界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不是生活辜负了你,而是你辜负了生活。
人生滋味,如柳味世味,早安,诗性人!
云想霓裳花想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