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开营以来的第三十天。三十天是一个周期,可以做一小结。
最近想写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是时常感到提笔吃力。选购了很多新书,也仅仅是扉页看过。现在我越来越能理解庄子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无涯追有涯,殆矣。”书,也是分好坏的。
好的书能予人启迪,引人深思,坏的书只是刺激一下贫乏的感官,没有新意的复制,读来只觉可厌。
所以这个读书营于我的好处,也在于会择书。第一个月的书,力求系统地解决一些难题,是工具书,第二个月,我们就开始看一些小说、散文,好像人需要基本的温饱,然后才能解决精神的需求。这些书里,最想看的还是余华的《活着》。书店的阿姨隆重地给我介绍这本书,看完它,你就明白了活着的意义,看完它,你就会明白生活有多么的不容易,所以阿姨说这本书,不应该打折。
活着就像一张白纸,有什么意义吗?是我们在纸上涂抹上色,赋予了它意义,我一直这么觉得。从前,在学校的时光漫长而无忧无虑,一天天地过,也并不觉得有什么。如今临近而立,才猛然惊觉,时间的标尺上仿佛有了刻度,每过去一月,生命的砝码就减轻一分,愈发心念念地想抓住什么,愈是心绪浮动,只觉喝口水都是浪费时间。
习惯了历史书,偶尔也抓一两本散文书来读,一捧起就是朱自清的文集。早年学朱自清的《匆匆》、《荷塘月色》,留下的印象,好像总离不开朗朗上口、文质华美几个字,如今再读读其他的,才觉一份平实。
朱先生写《背影》,也是在二十几岁,到了中年以后,也不免困惑,他说,最近的散文写的也少了,终不免陷入无话可说的境地。散文贵真实平淡,如烹小鲜,总要加些佐料,而先生为国家而忧,为生计而奔波,生活却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严重现实,有时也免不了说些废话。打开他的书,映入眼帘就是这样的话:“人生,原来只是一种没来由的盲动,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之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我现在是只管一步步地走,最重要的是眼前一步。”
他又说:“我们所要体会的是刹那间的人生,不是上下古今东西南北的全人生。”
是的,人生是一条小河,而藏在记忆中的是一段段剪影。它时断时续、难以捉摸,还在河水的浸泡中慢慢模糊了模样。但每当河水汩汩流过,河床上总会留下圆圆的鹅卵石,就像这剪影,让我们的世界变得精彩。
我想,这样一个月一个月的时光剪下来过也挺有趣的,就好像以前的过关斩将。我做错过一些事,也做好了一些事,不管如何,那些已经永远的回不去了,既然如此,多想想刹那间的人生,如静静河流一生奔腾,所经历的激流险滩也只是一个缩影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