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澄怀说酒事丨醉翁之意不在酒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澄怀说酒事丨醉翁之意不在酒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作者: 澄怀本味 | 来源:发表于2018-08-30 14:04 被阅读10次

    人们常说“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句话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当时,欧阳修担任滁州(今安徴豫县)知州。作品这样写道: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请峰,林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瑯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容来饮于此,饮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为什么欧阳修明明酒量不佳,“饮少辄醉偏偏喜欢喝潘”,将新建的亭子命名为“降药亭?”

    原来,欧阳修之所以到滁州当太守,是因“薄不修”的罪名吃了一场在官司被贬滴到这儿的。庆历五年(1045年)夏秋之交,河北转运按察使欧阳修被逮捕入狱,下到开封府审讯,一时朝野震动。欧阳修是著名词臣文学成就卓著,誉满海内,偏偏案涉风流而又扑朔迷离,自然引起四方注目。

    欧阳修外甥女张氏,是欧阳修姐夫的前妻所生,从小失去双亲,由欧阳修抚养成人,后嫁给侄儿欧阳晟为妻。这位张氏大概性欲比较强烈,耐不住寂寞,欧阳晟当官外出,张氏便与欧阳晟的仆人陈谏通奸,事发交开封府右军巡院审判。张氏在受审期间,为减轻罪名,解脱自己,胡乱招供,牵涉到未嫁时与欧阳修的昧关系,词多丑异。右军巡院的判官孙揆,只上报了张氏与陈谏通奸之事,没有进一步扩展。

    宰相陈执中大怒,他从亲信那里获知张氏的“供词”,认为大有妙用,就命令太常博士苏安世再去勘察,将张氏的供词肆意夸张,记录在案。为了慨服人心,他又派一位与欧阳修有矛盾的宦官王昭明前去监管。因为,当初欧阳修出任河北转运使时仁宗令王明同往,糖助用修治理河北。欣阳修立即上书申说,严词拒绝宦官同,迫使朝廷收回成命。陈执中以为王昭明一定会怀恨在心,伺机对欧阳修打击报复。不料王昭明是位有良知的官员,他认为自已与欧阳修的矛盾,纯属公务,因而并没有任何获私报复的念头。

    王昭明进行深入调查,发现供词都是炼”所致,亦即严刑拷打的产物。苏安世听了,顿时害怕起来,也就不敢再修改右军巡院判官孙揆的勘察记录,只是增报了欧阳修侵春张氏资产为自己买田产的事。最后,此案以“券既弗明,辨无所验”而了结。案虽了结,但京城内外谣言四起,欧阳修与外甥女关系暖昧,越传越广。

    无风不起浪。这个桃色事件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一场严酷的政治迫害。

    庆历四年(1044年)四月,正当范仲淹的“新政”蘧勃开展时,从那些贪恋权势,昏庸不堪的元老派中,刮起一股议论朋党的阴风,诬陷范仲淹、欧阳修、尹洙、余靖等人结党营私。欧阳修愤而作《朋党论》,伸张正义。他提出,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但真正的朋友,只有君子。文章针锋相对地批驳了朋党论。

    为此,欧阳修出贬河北。但是,欧用仍然不,他决心持操守,进退不荷,以自己的生命、前程、去殉自己的事业、理想。因此,河北转运使任上,他又写下了《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为已罢官的范仲淹等人鸣叫屈,据理力争。

    陈执中、夏辣等保守昏玻的老官僚,对放言直谏的欧阳修怀恨在心,对欧阳修的职事又无从中伤,只好抓住机会,炮制出这桩桃色案件。案件以不了而了之,欧阳修却革去现职,再贬为滁州当太守。当年清秋九月,欧阳修怀着愤滅的心情,策马离开汴京。于是,愤慨满腹的欧阳修在勤政之余,爱上了喝酒,自称为“醉翁”,经常在醉翁亭流连光景,一醉方休。

    “醉翁”之名,就这样传至今日,“醉亭”也成了著名的景点。

    澄怀九姑娘小结:欧阳修喜饮酒,喜游山。带一帮朋友在山中饮美酒,品美食,观美景,微醺之余,抒发一下情怀,真是人间之至乐。据说,《醉翁亭记》的开头原来不是这样,而是点出了好几座山的名字,后来,为了简洁有力,仅仅用了“环滁皆山也”5个字。这样写,不但形象地点出了滁州自然环境的特征,而且能够尽快切入正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澄怀说酒事丨醉翁之意不在酒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wr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