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跟最亲近人沟通时,总是有一种无力和无奈感,为什么每次我想好好说事情,就把对方惹怒了呢?为什么我本心是关心他,为什么他更加生气,怪我不为对方着想呢?为什么明明我每次说了自己的想法,却不被别人理解呢?
话语中到底有什么魔力和雷区,让我们把气氛毁掉或者让本来亲近的人越来越疏远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9537/613e9a4973055ca8.png)
今天好好反思了一下自己曾经说话的模式发现了自己踩过的一些雷:
1.说话中对于“我”的逃避
发现自己有一种发表言论恐惧症,每次总说意见,不说“我认为” 、“我觉得”……
深究一下,我为什么要逃避这样的说话方式呢?因为我惧怕为自己说的言论负责,我惧怕被否定,所以不如隐藏自己,只是说观点……
但是我忘记了,避免了负责的同时,我也减弱了自己话语的力量。不为自己发声,又如何守住自己的信念呢?
现在,我愿意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并且只反映我的立场,并不是过分关注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9537/a6d3e030973f4b96.png)
2.话语中对于“你”的强调
对于一个问题、一件事情,我们向别人反映的时候。我总是喜欢用“你”这个代词开头。
“你总是这样不知道关注我的感受。” “你总是不受时,不重视我。” “你总是偏心,不公平对待我”……
每一次用“你”这个词,我发现自己总是在指责对方,在遇到问题时,总是把挑剔的眼光指向别人。总是觉得“你”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改变和调整。而放弃对于自我问题的反思和纠正。
说到“你” 我愿意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与关注,而不是评判和要求“你”。
这次我会说:“你总是迟到,是不是我们约见的时间点对于你来说不合适呢?如果有困难,你可以向我提出,我们再改约的时间。”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9537/a0033425784dcd4b.png)
3.话语“我们”中看到包容与理解
每一次当我想求得别人的理解和认可时,我总是喜欢用“我们”这个词。这个词让我总是感觉到温暖、感觉到陪伴。
所以当伙伴有困难时,与我商量事情的时候。我愿意用这个温暖的词向他们提出建议。
“既然现在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很难打破职业天花板,那么我们不妨试试从其他路径找到你的热情所在。你觉得怎么样呢?”
”我们“让彼此感觉,此刻我们是同舟共济的,此刻我们是一个共同体在面对困难、承担责任的,此刻我们是共患难的伙伴、朋友!
这种在心中流动的暖意带给我们更多的力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9537/79ce6ccaf6cd7e10.png)
原来话语中的“你” “我”就是我们的心量,心之所向,言中有情!
当我们心中有自己的责任,有对他人的关爱,自然我们就会弹性运用“你”和“我”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意愿。没有误解、没有情绪的宣泄。真正用我口表我心!
网友评论